[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544.3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妍英;罗正明;陈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忻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吴韵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4 | 代理人: | 朱亮 |
地址: | 03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采用丙烯酰胺、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和SiO2胶体晶模板制备聚丙烯酰胺介孔材料,采用玉米秸秆纤维粉末制备季胺化多孔纤维吸附剂,然后将上述材料与尿素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得到复合修复剂,在待修复土壤表层400‑600mm处,均匀铺上复合修复剂层,然后对复合修复剂上层土壤进行灌溉,30天后将复合修复剂层取出即完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本发明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以及能小麦体内重金属含量,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污染和化学污染的加剧,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较长,治理和恢复的难度大,并且不能被不能被化学或生物降解,易通过食物链途径如通过水源、植物等介质进入人体,最终影响人类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对作物产量与品质、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影响到整个环境质量。土壤污染来源和修复技术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已经污染的还是正在污染的土壤,都急需治理。因此,有必要研究出效率高、治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的重金属土壤修复方法。
目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包括采用撂荒、客土、种植苗木、化学调控、微生物修复等技术方法,但这些方法周期较长,且投入成本较高,可操作性较差。中国专利201810463664.X公开了一种中轻度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与灌溉施肥联合修复方法,选取青储玉米品种,播种收获后,再播种冬小麦品种,收获后休耕,休耕期间进行旋耕。该方法投入成本少,但周期过长。中国专利201710717542.4公开了一种镉污染土壤修复剂,将柠檬酸、腐殖酸和粉煤灰将混合均匀后即得土壤修复剂,该方案虽然制备方法简单,但处理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对重金属土壤的修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丙烯酰胺、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混合均匀得到溶液A,将SiO2胶体晶模板加入到玻璃反应瓶中,抽真空1-2h,然后加入溶液A,使溶液A没过SiO2胶体晶模板,静置2-4h,当模板呈透明状,除去反应器中的溶液,通入氮气 20-40min,然后转入保温箱进行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取出复合物置于32-38wt%氢氟酸溶液中超声振荡30-50h,再置于清水中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得到聚丙烯酰胺介孔材料;
步骤二、将玉米秸秆纤维粉末加入到氯仿溶液中超声振荡清洗1-2h,再用清水清洗3次,70-90℃烘20-24h,将烘干的玉米秸秆纤维粉末泡在氢氧化钠溶液室温超声1-3h,料液比为1:10(g/mL),然后紫外照射,过滤去除多余溶液,65-85℃烘干,再与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混合,在98℃的恒温水浴中高速搅拌1h,再加入二乙烯三胺反应1h,最后加入三乙胺再搅拌反应3h,得到的产物用蒸馏水浸泡洗涤5次,烘干后得到季胺化多孔纤维吸附剂;
步骤三、将聚丙烯酰胺介孔材料、季胺化多孔纤维吸附剂、尿素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得到复合修复剂,在待修复土壤表层400-600mm处,均匀铺上复合修复剂层,然后对复合修复剂上层土壤进行灌溉,每隔10天灌溉一次,30天后将复合修复剂层取出。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丙烯酰胺、丙烯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的摩尔比为1:(4-8):(0.1-0.2):(0.011-0.017)。
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保温反应步骤为40-60℃反应3-6h,再升温至70-90℃反应18-2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忻州师范学院,未经忻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