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碳纤维电解液浓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3437.0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明;陈洞;杨旭;丛宗杰;李松峰;孙绍桓;张月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G01N9/18;G01N9/14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密度感应 外套管 可编程控制器 碳纤维 位移传感器 高度变化 高度数据 密度数据 浓度数据 电解槽 上边缘 液位 液位传感器 液位感应器 测试 反馈 垂直固定 密度变化 固定的 内侧壁 浮力 浮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碳纤维电解液浓度的方法,属于碳纤维生产领域。电解槽的内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外套管,外套管上边缘固定有位移传感器,外套管内放置有密度感应器,电解槽内放置有带浮漂的液位传感器,当电解液密度变化时,密度感应器在外套管内的高度也发生变化,外套管上边缘固定的位移传感器将密度感应器高度变化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液位高度数据由液位感应器进行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液位高度数据及密度感应器高度变化数据得到到密度感应器所受到的浮力,从而计算出电解液的密度,该密度数据即为电解液密度,可编程控制器根据电解液的密度数据与电解液浓度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电解液浓度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生产领域,详细的讲是一种测试碳纤维电解液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碳纤维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表面进行处理,提高其表面活性,从而使低能表面转化为高能表面。表面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气相氧化法和液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是阳极氧化法,这种处理方法主要使用碳酸氢铵溶液,以达到表面刻蚀的目的。这个过程中碳酸氢铵的浓度直接影响的电解的效果,所以要进行精确的控制,常用的方法为滴定法,这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存在滞后性,不利于生产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测试碳纤维电解液浓度的方法,可实现电解液浓度的快速反馈。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测试碳纤维电解液浓度的方法,设有电解槽,其特征在于,电解槽的内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外套管,外套管上边缘固定有位移传感器,外套管内放置有密度感应器,电解槽内放置有带浮漂的液位传感器,电解槽内注有电解液,当电解液密度变化时,密度感应器浮力也随之变化,从而使密度感应器在外套管内的高度发生变化,外套管上边缘固定的位移传感器将密度感应器高度变化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基准的液位高度数据由液位感应器进行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液位高度数据及密度感应器高度变化数据得到到密度感应器所受到的浮力,从而计算出电解液的密度,该密度数据即为电解液密度,可编程控制器根据电解液的密度数据与电解液浓度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电解液浓度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电解液浓度的快速反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从而保证电解液浓度的稳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 为本发明所使用的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电解槽,2.电解液,3.外套管,4.密度感应器,5.位移传感器,6.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设有电解槽1,电解槽1的内侧壁上垂直固定有外套管3,外套管3上边缘固定有位移传感器5,外套管3内放置有密度感应器4,电解槽1内放置有带浮漂的液位传感器6,电解槽1内注有电解液2,当电解液2密度变化时,密度感应器4浮力也随之变化,从而使密度感应器4在外套管3内的高度发生变化,外套管3上边缘固定的位移传感器5将密度感应器4高度变化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基准的液位高度数据由液位感应器6进行反馈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液位高度数据及密度感应器高度变化数据得到到密度感应器4所受到的浮力,从而计算出电解液的密度,该密度数据即为电解液密度,可编程控制器根据电解液的密度数据与电解液浓度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电解液浓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