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肺动脉溶栓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2600.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3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紫阳;李发久;李承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22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001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动脉 导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肺动脉溶栓导管,它包括导丝体,导丝体由多根金属丝和至少一根液体管绞合而成,在导丝体的外壁包覆有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在第一外包层上设有沿着轴向分布的两个缺口,在缺口的位置覆盖有第二外包层,第二外包层用于在缺口的位置形成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液体管的前端开口穿过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并位于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第一外包层形成的通道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液体管与第二连接口连通。通过采用金属丝、液体管、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的组合结构,并使第二外包层形成球囊的方案,大幅缩小了导管的直径,最小外径能够做到0.4mm,更大的直径可以到1.5mm,且能够便于穿过弯曲的血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溶栓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肺动脉溶栓导管。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技术中采用球囊导管行溶栓治疗的方案,在具有血栓的血管中,使导管的球囊膨起,能够使较为狭窄的血管内径扩充。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在血管一段范围内利用双球囊形成一个封闭段,然后在封闭段内注入溶栓药剂的方案,以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在人体的某些位置,例如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20分钟内阻断血流而不影响生命体征,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114361A中记载的一种双球囊溶栓导管即采用了这种方案。在该方案中,球囊的供气通道被设置在导管的壁上,双球囊的方案则设置有两个通道,再加上供应液体的通道,这是导管的直径很难做到更小。因此该方案仅能适用于直径较粗的血管。
现有的适于溶栓的穿管方式包括预成型导管法,将导管预先塑形成不同的弯曲形态,使其在操作中较易插入到欲处理的血管内。但是该法仅适用于特定的血管,导致整体成本较高。且导管的直径较粗,不适于某些直径较细的血管。
导管导丝法,先插入预成型导管在血管第1级分支内,然后穿入导丝至靶血管,再以导丝为引导,再穿入较细软的导管,导管到位后,再取出导丝。导丝和导管在血管中穿行容易对开口处和血管的内壁造成损伤。
除此之外还包括转向导丝法和共轴导管法,都需要利用导丝对导管进行引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肺动脉溶栓导管,能够减少插管的次数,并能够减小器械的直径,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肺动脉溶栓导管,它包括导丝体,导丝体由多根金属丝和至少一根液体管绞合而成,在导丝体的外壁包覆有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在第一外包层上设有沿着轴向分布的两个缺口,在缺口的位置覆盖有第二外包层,第二外包层用于在缺口的位置形成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液体管的前端开口穿过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并位于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
第一外包层形成的通道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液体管与第二连接口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导丝体由多根金属丝和两根液体管绞合而成,两根液体管的前端开口穿过第一外包层和第二外包层,并位于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之间;
两根液体管分别与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在多根金属丝的前端还设有导引端,导引端根据血管塑形成相应的弯曲形状。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外包层位于第二外包层之外。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金属丝材质为镍钛合金或不锈钢,导引端的材质为镍钛合金。
优选的方案中,金属丝的前端与导引端焊接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缺口的位置两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采用受压不变形的材质,用于限制第二外包层的膨胀,第一外包层位于第二外包层之内。
优选的方案中,在缺口附近的位置还设有显影环,用于指示导丝在体内的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金属丝表面设有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未经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26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