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手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1011.1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6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梁锦荣;梁伟浩;成海梅;蒋小宁;孙卫国;黄兆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21/02 | 分类号: | G04G21/02;A44C5/1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启信展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79 | 代理人: | 冯蓉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手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感应手表,该感应手表包括手环式表带和一体镶嵌成型于该表带中的感应手表主体。其中,所述感应手表主体分为三层,分别为显示屏、主板、数据采集板,所述显示屏位于主板的表面,所述数据采集板位于主板的底部,该数据采集板中至少电相连有光电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且该光电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外露于表带;所述手环式表带为环状且具有开口,于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可拆式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手环式表带是将银纳米线‑石墨烯薄膜制备出可伸缩电子表带,是一种柔性材料,通过感应器和系统的智能控制,可以自动的控制表带的伸长和恢复,提高佩戴的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感应手表。
背景技术
感应手表作为一种新型可穿戴设备,其研究热度不断提升,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手表是随身携带的时间工具,大部分的人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将手表佩戴在手腕上,既美观又实用。从手表的发明出现到现在,手表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只是看时间的工具,到成为一种美观的时尚品,发展到现在智能表越来越受人青睐。感应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鉴于手表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手表表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表带紧扣在手腕上,夏天天气炎热或者从事运动时,手腕很容易出汗或者感觉不舒适,尤其对于铁链的表带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甚至会在手腕上勒出痕迹,舒适度很差,给人们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手表,其表带是柔性材料,并且具有伸缩性,可以提高人们佩戴的舒适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手表,包括手环式表带和一体镶嵌成型于该表带中的感应手表主体,
所述感应手表主体分为三层,分别为显示屏、主板、数据采集板,所述显示屏位于主板的表面,所述数据采集板位于主板的底部,该数据采集板中至少电相连有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压力传感器,且该光电式脉搏传感器以及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外露于表带;
所述手环式表带为环状且具有开口,于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该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可拆式结合,所述手环式表带是将银纳米线-石墨烯薄膜剪出一定的长条,将两端用银胶粘上银纳米线,再嵌入聚醚聚硅氧烷共聚物中,置于50-60℃鼓风干燥箱中0.5h,制成柔性电子表带,该表带的铜线一端分别相接于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另一端接到手表主体的主控制板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支架、绿光发光二极管、绿光感光三极管以及滤光片,所述传感器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是互成角度的斜孔,所述绿光发光二极管和绿光感光三极管分别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该滤光片贴合于传感器支架的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光片是由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彩色滤光片叠置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包括压敏层、缓冲层和保护层,所述缓冲层叠设于压敏层和保护层之间形成三文治结构,多个压敏电阻相互串联且均匀分布于压敏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为海绵结构,于缓冲层中设置了有助于对接收的压力进行均匀的传递的气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保护层为耐磨的PVDF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环式表带末端开口两侧设置卡扣、磁铁或魔术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1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