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0884.0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1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严二虎;李小重;黄学文;张军;许军;周震宇;宋宽彬;李永东;潘二强;李军耀;栗飞;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南淮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公路局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模量 沥青结合料 最大掺量 沥青混合料 待测样品 集料 老化 黏附性 表面包覆 老化处理 实验流程 实验设备 制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m个高模量剂含量不同的沥青结合料,m≥2;对m个所述沥青结合料进行老化处理,获得m个老化的沥青结合料;取m个集料,在每个所述集料的表面包覆一种所述老化的沥青结合料,获得m个待测样品;测定每个待测样品的所述老化的沥青结合料与所述集料之间的黏附性等级;在所述黏附性等级最高的n个所述待测样品中,将高模量剂含量最高的确定为最大掺量,n≥1,n≤m,且m,n为自然数。本发明的确定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确定高模量剂最大掺量,方便快捷,所需原料易于获取,对实验设备要求较低,且实验流程短,可靠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中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方法,属于道路材料性能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适用于高温、大交通量、重载、超载高等级公路,混合料设计兼顾混合料高模量、抗疲劳性能、抗高温及抗水损性能,符合长寿命沥青路面要求,其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大量成功应用。
目前已有研究认为,实现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有三种技术途径:(1)采用硬质沥青(25℃针入度<25的低标号沥青);(2)添加高模量改性剂;(3)采用复合改性沥青,如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根据国内目前现有石化生产工艺水平及市场状况,低标号沥青方面,由于目前需求量有限,国内并没有大规模生产,仅是在小范围尝试性生产和使用;正是在此背景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推广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模量剂产品,其中包括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和一些进口产品。
对于上述第二种技术途径,高模量剂的掺加剂量的确定成为了此项技术的一个关键性经济指标。掺加剂量过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浪费,另外掺量过多,可能会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掺量过小,达不到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因此,开发一种方便快捷确定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试验方法至关重要。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选定了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改变高模量剂的掺配比例,然后分别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来做出判断,费时费力。因此,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的确定高模量剂最大掺量的方法,成为一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引用文献[1]提供了一种高模量剂掺拌方法及掺量的研究,在确定掺量时,需要确定混合料技术性能指标,通过回弹模量、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劈裂强度四个试验项目,确定出5种高模量剂在满足规范要求下的最小剂量。对在0.3、0.5、0.7三种剂量下,都能满足内控指标的试验项目,则去最小剂量,参与对比。对4个最小剂量进行对比,选用最大的一个剂量作为最佳掺量。该方法的目的在于确定最佳掺量而非最大掺量,且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确定多次,需确定多个技术性能指标,费时费力。
引用文献[2]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高模量剂的最佳掺量确定方法探究。其依托某路面HMAC-25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实际工程应用,考虑HMAC路用性能施工和易性,选取合理的路用性能指标,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高模量剂掺量的变化与路用性能指标的关系,确定每个指标的关联程度,根据各个指标的敏感程度确定重要指标和非重要指标,提出高模量剂最佳掺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测定方法复杂,实验流程较长,且后期数据处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引用文献[1]
陈雍春.沥青结合料颗粒改性剂适用性研究[J].建筑材料,2017,17(7):370-372.
引用文献[2]
刘东元,朱云升,柯亚林,王开凤.沥青混凝土高模量剂的最佳掺量确定方法探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41(5):746-750.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南淮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公路局,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河南淮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公路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油液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健康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