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0881.7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才;陆沙;王怀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贮水池 膜分离装置 快速分离 资源化 水中 厌氧消化池 资源利用率 错流过滤 分离效果 蓝藻浓缩 流速控制 循环分离 厌氧消化 运行成本 沼气回收 叶绿素a 清水池 厌氧池 液循环 出水 富含 膜管 外置 藻液 地表水 过滤 送入 浓缩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富含蓝藻的水送入贮水池,利用外置膜分离装置截滤水中蓝藻,膜分离装置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管内流速控制在0.1‑5m/s;过滤出水送至清水池,蓝藻浓缩液循环至贮水池;通过蓝藻和水的循环分离,贮水池中蓝藻浓度可达10‑50g/L(叶绿素a含量);将贮水池中浓缩的藻液送至厌氧池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贮水池亦可作为厌氧消化池使用。本发明适用于治理含中低浓度蓝藻的地表水,具有蓝藻分离效果好、灵活性强、资源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然水体中蓝藻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属于地表水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湖泊夏季出现的大面积“水华”现象,最为代表性的特征就是蓝藻大量繁殖,从而在水表面形成蓝绿色的浮藻层。大量的蓝藻繁殖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引起大量鱼虾死亡,同时产生毒害作用极大的藻毒素。因此,治理湖泊的蓝藻已经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围绕蓝藻收集和处理技术中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在诸多湖泊治理工程中有了实际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膜分离技术对于分离水中蓝藻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克服当前蓝藻分离难题。因此,采用合理、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用于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技术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新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以解决水中蓝藻分离效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低矛盾,以及蓝藻收集和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煤化工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具有良好的脱氮效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和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富含蓝藻的水送入贮水池,利用外置膜分离装置截滤水中蓝藻,膜分离装置采用错流过滤方式,膜管内流速控制在0.1-5m/s;过滤出水送至清水池,蓝藻浓缩液循环至贮水池;通过蓝藻和水的循环分离,贮水池中蓝藻浓度可达10-50g/L(叶绿素a含量);将贮水池中浓缩的藻液送至厌氧池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
所述外置膜分离装置可以采用聚偏氟乙烯膜、陶瓷膜、纤维滤布或金属过滤膜,要求膜孔径小于0.5微米;膜分离装置运行采用错流过滤方式;外置膜分离装置采用错流过滤控制,厌氧池采用序批式运行控制。
所述错流过滤运行参数及贮水池内蓝藻浓缩倍数根据所要处理水中蓝藻含量条件而定。
具体是指当进水中蓝藻含量(叶绿素a)应大于1mg/m3、小于10000mg/m3时,膜管内流速控制在0.1-5m/s;防止藻类堵塞膜管,所过滤水中蓝藻含量越高,相应流速越大。所述贮水池内蓝藻浓缩倍数,可通过连续式或间歇式运行进行调节,贮水池蓝藻浓度宜控制在10-50g/L(叶绿素a含量)。
本发明所述贮水池内浓缩的藻液可送入厌氧池中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是指待处理水量较大时,将浓缩的藻液送至厌氧池;当待处理水量较小时,浓缩液也可在贮水池自行厌氧消化。待藻液进行厌氧消化阶段,向池中投加消化污泥(体积比为1%-5%),碱液(NaOH投加量与蓝藻干重比0.01-0.2)和FeCl2(质量浓度0.5-5mg/L),沼气回收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以外置膜分离技术实现水中蓝藻快速分离,同时促进浓缩蓝藻的资源化处置,从而有助于提升膜分离工艺在地表水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应用。本发明的特点是借助外置膜分离装置具有高效的分离效率和很强的机动灵活性的优势,利用藻类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原理,通过错流过滤、碱性厌氧发酵和铁盐强化对水中蓝藻的高效去除和资源化利用。本发明具有蓝藻分离效果好、灵活性强、资源利用率高、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纳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0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藻毒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