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2502.X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6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曾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旭 |
主分类号: | E02B7/40 | 分类号: | E02B7/40;E02B7/54;E02B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门板 水闸 河道 底座 密封接触 两侧板 闸门腔 中空腔 翻转 侧板 水利工程 底板 底板上端面 收纳 顶部限位 框型结构 驱动组件 转轴转动 传统的 两侧面 外侧面 转轴孔 吊起 放水 开闸 伸入 转轴 吊装 装入 闸门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包括设置于河道中的底座,底座包括一底板以及两侧板围成的框型结构,底座中间形成一个闸门腔,闸门腔内安装两块向外侧面翻转的闸门板,闸门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转轴,转轴转动装入于侧板的转轴孔内并伸入于两侧板内部的中空腔内,两块闸门板分别通过设置于中空腔内的驱动组件驱动向外侧翻转,两块闸门板的底部与底板上端面密封接触,闸门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侧板密封接触;本发明改变传统的水闸打开方式,采用河道底部收纳闸门板的方式,取消了顶部吊装造成的顶部限位问题,同时在开闸放水时无需吊起整个闸门,只要稍微打开其中一块闸门板即可,更加的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
背景技术
水闸,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
但是,目前很多的水闸都是顶部起吊式的,即开闸时,利用顶部的吊拉钢丝,提起整个水闸,由于水闸的整体重量很大,吊起整个水闸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且吊起的水闸门对顶部进行了一个限高,此时如果运输船只顶部高度很高,那么在经过水闸时,其顶部会与闸门下端面触碰,导致无法正常通行的情况,而且顶部吊装的结构需要增设大量的支撑架,其结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水闸门质量重,长期以往各个结构部分容易松动,故需要经常检修,否则在吊装起水闸门后水闸门很有可能自由掉落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且,水闸在泄水时,只要全部吊起水闸,而往往我们需要的泄水量并不大,全部提起整个水闸的方式显然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采用两侧开合方式使得水闸隐藏在河道底面,不占用顶部空间,也就不会有限高问题,同时无需全部吊起水闸门进行泄水,结构上更加简单、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河道水闸,包括设置于河道中的底座,底座包括一底板以及两侧板围成的框型结构,底座中间形成一个闸门腔,闸门腔内安装两块向外侧面翻转的闸门板,闸门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转轴,转轴转动装入于侧板的转轴孔内并伸入于两侧板内部的中空腔内,两块闸门板分别通过设置于中空腔内的驱动组件驱动向外侧翻转,两块闸门板的底部与底板上端面密封接触,闸门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侧板密封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两块闸门板包括第一闸门板以及第二闸门板,第一闸门板上均布设置有一个以上贯穿第一闸门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闸门板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均错位的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闸门板与第二闸门板的相对面均形成一凸部,两闸门板在闭合后两块凸部互相接触并使得第一、第二通孔错位,利用两块闸门板来密封第一、第二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中空腔内的大功率电机以及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安装于闸门板上的其中一根转轴上,第一传动齿轮固定安装于大功率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传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通过外部的电机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控制器的控制线伸入于中空腔内并连接驱动电机,用于控制电机的打开与关闭以及为电机供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端面嵌入设置一柔性密封部,闸门板关闭后其底部挤压柔性密封部并使得柔性密封部下压变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密封部包括外被层,该外被层内部形成一缝隙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板相对闸门板一侧均嵌入粘接一层橡胶密封层,闸门板在互相接触关闭后,闸门板的两侧面与橡胶密封层密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旭,未经曾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25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梁闸门功能的启闭自动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扉大跨度拱形景观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