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雾面合成纸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1664.1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廖德超;陈春来;吴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50 | 分类号: | B41M5/50;C08K13/06;C08K3/36;C08K3/22;C08K3/26;C08L101/00;C08L23/1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于磊;陈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雾面合成纸,雾面合成纸为厚度25~300微米的多层叠层结构的双轴延伸聚丙烯合成纸,雾面合成纸包括作为最外层纸面层的一印刷表面层,印刷表面层的光泽度值,根据Tappi T480测量为15‑50%,且基于印刷表面层的总重量,其包含以下各成分,且各成分的总和100重量%:(1)聚丙烯0~66重量%;(2)聚乙烯0~30重量%;(3)二氧化钛母粒(30~60%)10~15重量%;(4)碳酸钙母粒(40~70%)10~15重量%;(5)抗氧化剂1~5重量%;(6)雾面粉母粒(10~70%)4~75重量%;(7)热塑性弹性体0~25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面合成纸,特别是涉及一种印刷表面具备高雾面低光泽特性且合适作为印刷用纸的双轴延伸聚丙烯合成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双轴延伸聚丙烯合成纸(以下简称合成纸),为多层叠层结构的合成纸,而具三层叠层结构的合成纸10,如图1所示,由最外层纸面层(A1)、发泡中间层(C1)及最内层纸面层(E1)依序叠置构成,其制作工艺,如图2所示,是使用三台押出机(a1、c1及e1),将各层叠层的配方组成汇流挤入同-T型模头而制成热融态的三层叠层制品。
具五层叠层结构的合成纸15,如图3所示,由最外层纸面层(A2)、上侧树脂层(B2)、发泡中间层(C2)、下侧树脂层(D2)及最内层纸面层(E2)依序叠置构成,其制作工艺,如图4所示,是使用五台押出机(a1、b1、c1、d1及e1),将各层叠层的配方组成汇流挤入同-T型模头而制成热融态的五层叠层制品。
制成的呈热融态的三层或五层叠层制品,经过冷却成型装置20的快速冷却、纵向延伸装置30的倍率2.5~8纵向延伸、横向延伸装置40的倍率5~15横向延伸、电晕处理装置50的高周波处理提升表面张力后,再以卷取机60收取制得的具三层叠层结构的合成纸10或具五层叠层结构的合成纸15。
但是,双轴延伸聚丙烯合成纸的质量,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仍存着合成纸的印刷表面光雾度不均的缺点,以致于尚未达到可以取代天然纸制品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雾面合成纸,其特征在于,雾面合成纸为厚度25~300微米的多层叠层结构的双轴延伸聚丙烯合成纸,雾面合成纸包括作为最外层纸面层的一印刷表面层,印刷表面层的光泽度值,根据Tappi T480测量为15-50%,且基于印刷表面层的总重量,其包含以下各成分,且各成分的总和100重量%:(1)聚丙烯0~66重量%;(2)聚乙烯0~30重量%;(3)二氧化钛母粒(30~60%)10~15重量%;(4)碳酸钙母粒(40~70%)10~15重量%;(5)抗氧化剂1~5重量%;(6)雾面粉母粒(10~70%)4~75重量%;(7)热塑性弹性体0~25重量%。
本发明的雾面合成纸,借由配方所能达成的效果,可使本发明的雾面合成纸的印刷表面层形成微粗糙表面,表面雾度高光泽度低,甚至达到印刷表面无凹孔的要求。本发明的雾面合成纸,其打印性极佳,可以直接作为印刷用途外,也可作为涂布型产品的涂布素材使用。
所述雾面粉可以直接添加或以制成母粒(masterbatch,M.B)的形态添加到所述印刷表面层的配方组成中。本发明的雾面合成纸的印刷表面层,以母粒(M.B)的形态添加,可获得较佳的表面雾度高光泽度低的效果。
所述雾面粉可以选自有机型雾面粉或无机型雾面粉。所述有机型雾面粉的主要成分是蜡,可以选自合成蜡或硬脂酸的金属皂等。本发明的雾面合成纸,以添加无机型雾面粉,更能提升其印刷表面层(或其最外层纸面层)的纸面雾度。
所述无机型雾面粉制成母粒(M.B)形态时,包括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即白炭黑消光剂)、滑石粉及硫酸钡等其它成分;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可以选用表面经过改质的二氧化硅取代。
所述无机型雾面粉的二氧化硅的粒径,介于4~12μm;所述无机型雾面粉的滑石粉的粒径,介于2~8μm;所述无机型雾面粉的硫酸钡的粒径,介于0.6~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玻璃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对焦双目摄像头标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