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稳定光学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1518.9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群峰;方鹏程;陶斌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13 | 分类号: | H01S3/13;H01S3/139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光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稳定光学腔,包括光学腔体,腔体具有通光孔、第一突起物、第二突起物、第三突起物,第一腔镜和第二腔镜,还包括转接环,本发明实现了超稳腔在具有低振动敏感度的同时保持稳固的机械结构,以实现超稳定激光可以承受较大的振动加速度,并适合在非实验室环境下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稳定光学腔。适用于超稳定激光、光钟系统和精密测量物理实验中。
背景技术
超稳定光学腔作为激光器的频率锁定参考是产生超稳定激光的必要器件。其主要用于光钟的钟激光和精密测量物理实验中。在实验中为了提高超稳定激光的频率稳定度,必须要求超稳定光学腔具有很低的振动敏感度。传统的超稳定光学腔为了保障低振动敏感度采用放置于若干个支撑点的方式放置光学腔,光学腔不能搬动,只能满足在实验室内应用。
随着超稳定激光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超稳定激光可以搬运和在多种非实验室环镜下使用,因而要求光学腔在具有低振动敏感度的同时具有稳固结构,可以承受一定的振动不移位不损坏。为满足这些要求,科学家提出多种可搬运超稳定光学腔设计,这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搬运要求,但仍存在安装时对光学腔的挤压力较大导致与外部耦合太强,或者不能承受大振动加速度和冲击,不适用于车载、机载、火箭发射等场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超稳定光学腔。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超稳定光学腔,包括腔体,腔体内设置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中心轴线与腔体的中心轴线共线;通光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平行且均垂直于通光孔的中心轴线;腔体的中部外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突起物、第二突起物和第三突起物,第一突起物、第二突起物和第三突起物均匀分布在分布圆上,分布圆的圆心位于通光孔的中心轴线上,分布圆所在平面垂直于通光孔的中心轴线,且分布圆所在的平面为腔体的对称面。
如上所述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有第一腔镜和第二腔镜,第一腔镜和第二腔镜平行且均垂直于通光孔的中心轴线。
如上所述的腔体穿过转接环,第一突起物、第二突起物和第三突起物均与转接环连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独特的结构,确保超稳定光学腔在具有低振动敏感度的同时具有稳固的结构,可以承受大振动加速度和冲击,使得超稳定光学腔可以适用于多种非实验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腔镜和第二腔镜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转接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腔体;2-通光孔;3-第一端面;4-第二端面;5-第一突起物;6-第二突起物;7-第三突起物;8-第一腔镜;9-第二腔镜;10-转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超稳定光学腔,包括腔体1,腔体1内设置有通光孔2,通光孔2的中心轴线与腔体1的中心轴线共线;通光孔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3和第二端面4,第一端面3和第二端面4平行且均垂直于通光孔2的中心轴线;腔体1的中部外侧周向设置有第一突起物5、第二突起物6和第三突起物7,第一突起物5、第二突起物6和第三突起物7均匀分布在分布圆上,分布圆的圆心位于通光孔2的中心轴线上,且分布圆所在平面垂直于通光孔2的中心轴线,且分布圆所在的平面为腔体的对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1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