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气传感器及用该传感器进行的腐蚀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0931.3 | 申请日: | 2019-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1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浅田照朗;中本克典;重永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17/04 | 分类号: | G01N17/04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材料 传感器主体 湿气传感器 湿气 绝缘材料层 传感面 电流检测 电气短路 电压施加 腐蚀环境 腐蚀试验 交替层叠 传感器 涂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气传感器及用该传感器进行的腐蚀试验方法。湿气传感器(1)包括传感器主体,用于评价涂膜下的腐蚀环境强度。该传感器主体由第一导电材料(11)和第二导电材料(12)夹着绝缘材料层(13)交替层叠而成。该传感器主体包括露出部,露出部是第一导电材料(11)的层和第二导电材料(12)的层夹着绝缘材料层(13)交替露出的部分,该露出部构成传感面(6)。电压施加在第一导电材料(11)与第二导电材料(12)之间,该湿气传感器根据在传感面(6)上第一导电材料(11)和第二导电材料(12)因湿气而电气短路时产生的电流检测湿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气传感器及用该传感器进行的腐蚀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ACM(大气腐蚀监测器:Atmospheric Corrosion Monitor)型腐蚀传感器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腐蚀试验用传感器。通过丝网印刷将绝缘浆料印刷在构成基板的对象金属(铁板、镀锌钢板等)上,并通过层叠印刷将导电浆料(银等)印刷在绝缘浆料上,以使导电浆料与基板保持绝缘,这样即制成了ACM型腐蚀传感器。如果ACM型腐蚀传感器暴露于大气中,一层较薄的水膜就会由于降雨和结露等而形成在导电浆料金属与基板之间,而产生腐蚀电流。由于该电流与腐蚀速率相关,因此能够监测对大气环境的腐蚀性。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33748号公报中记载有腐蚀试验方法的另一例。在该方法中使用了腐蚀传感器,该腐蚀传感器是夹着绝缘部将导电部形成在基板表面上多个位置处而得到的。该腐蚀传感器的基板由与暴露于大气中的构造物的构成部件相同的材料形成,该基板表面被与所述构成部件上的涂膜相同的涂膜覆盖起来。如果腐蚀传感器暴露于大气中而导致涂膜因腐蚀因子的作用出现龟裂,雨水就会从龟裂处渗入,导电部和基板就会短路,而会产生腐蚀电流。通过用电流计测量腐蚀电流,就能够判断出涂膜的劣化情况。
ACM型腐蚀传感器用于监测对象金属暴露于大气中的状态下的腐蚀环境强度(涂膜下的环境易于腐蚀铁板等的腐蚀程度)。也就是说,在未涂装即使用。但是,如果腐蚀在涂膜下不断地进行下去,那么涂膜下的腐蚀环境强度和涂膜外侧的腐蚀环境强度便未必相同。即,ACM型腐蚀传感器无法对涂膜下的腐蚀环境强度做出评价。
相对于此,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33748号公报所公开的腐蚀试验方法,是在传感器的表面由涂膜覆盖起来的状态下检测腐蚀电流的,只要涂膜不出现龟裂而导致雨水渗入,就不会产生腐蚀电流。也就是说,针对涂装物而言,如果腐蚀因子反复渗透到涂膜中且到达涂膜下,或者腐蚀因子反复从涂膜下排到涂膜外,靠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0-133748号公报所公开的腐蚀试验方法就无法监测这样的腐蚀因子的出入情况的。
而且,传感器的表面由于层叠有绝缘部和导电部而形成有凹凸,因此无法以一定的厚度形成涂膜,而难以评价涂膜的厚度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检测湿气的传感器,而且用该传感器作腐蚀传感器,而能够以较高的可靠性对涂膜下的腐蚀环境强度做出评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交替层叠导电材料且将电气绝缘材料夹在该导电材料之间,以该层叠体的露出部(outcrop)作传感面,对湿气和腐蚀因子进行检测。
此处提出的湿气传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主体和引线。所述传感器主体由第一导电材料和第二导电材料夹着绝缘材料交替层叠而成,所述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相连,且分别连接在电源和电流计上,所述传感器主体包括露出部,所述露出部是由所述第一导电材料的层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的层夹着所述绝缘材料层交替露出的部分,该露出部构成传感面,电源将电压施加在所述第一导电材料与所述第二导电材料之间,该湿气传感器根据在所述传感面上所述第一导电材料和所述第二导电材料因湿气而发生电气短路时产生的电流检测湿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0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