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8901.9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韦真博;杨亚男;康志伟;王俊;程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郑海峰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乳酸 浓度 复合材料 修饰 电极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1)碳纳米材料和质量百分比浓度<20%的稀硝酸以150ml/g的液固比混合并回流处理,蒸馏水洗涤,抽滤或离心,干燥,得到纯化过的碳纳米材料;
2)将纯化过的碳纳米材料和混酸以100ml/g的液固比混合并超声处理,蒸馏水洗涤,抽滤或离心,真空干燥,得到羧基化碳纳米材料;
3)将金属酞菁以10mg/ml的固液比溶于第一分散液中,得到金属酞菁悬浮液,将羧基化碳纳米材料以1mg/ml的固液比溶于第二分散液中,得到碳纳米材料悬浮液;磁力搅拌下,将金属酞菁悬浮液逐滴加入到碳纳米材料悬浮液中,抽滤,60~80℃条件下干燥1~8h,得到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
步骤二,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
4)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nafion溶液与第三分散液混合,体积比为1:10,得到nafion分散液,再将步骤一制备的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以0.5~3mg/ml的固液比加入到所述nafion分散液中,超声,得到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悬浮液,滴涂在预处理过的玻碳电极表面,得到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处理的温度为120~180℃,时间为6~1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超声处理过程保持循环水,控制水温30~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8~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搅拌的温度为30~50℃,时间为3~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98%的浓硫酸和质量百分比浓度65%的浓硝酸按体积比3: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所述第一分散液和第二分散液为乙醇或丙酮;第三分散液为二甲基甲酰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酞菁为酞菁钴、酞菁铜、酞菁铁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乳酸浓度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材料为碳纳米管、碳纳米球、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在测定乳酸溶液浓度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银电极或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柱电极作为辅助电极构成三电极系统,置于含有乳酸的缓冲溶液中,所述的缓冲溶液选自0.1~0.2mol/L的磷酸盐溶液或柠檬酸盐溶液,pH为4.0;
将未知浓度的乳酸溶液采用电化学富集240s,然后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未知浓度的乳酸溶液进行测量,测量电位为-0.65~0.25V,扫速为100mV/s,得到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响应曲线的峰值电流;
将峰值电流代入聚金属酞菁-碳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乳酸检测的电流-浓度拟合曲线i=0.1379c+0.0572,得到乳酸溶液的浓度,其中浓度c的单位是μmol/L,峰电流i的单位是μ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89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uO-聚赖氨酸/石墨烯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三电极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