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及废水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716.6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程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大新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C02F1/38;B01D45/1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宇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腔体 联通口 气液分离装置 双重旋转 混合管 进入口 进水管 载气 废水处理设备 易挥发气体 易挥发物质 负压装置 进气管 溶解 气液平衡关系 充分接触 分离装置 重力作用 侧壁 联通 排出 水中 密封 体内 释放 水源 流动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溶解后易挥发气体的分离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及废水处理设备。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具有密封的第一腔体的本体,本体的侧壁设有联通第一腔体的进入口和联通口,联通口高于进入口,联通口连接有负压装置;进入口设置有混合管,混合管包括进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接水源和第一腔体,进气管用于向进水管通入载气。负压装置提供流动和混合的动力,混合管使载气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改变易挥发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建立的气液平衡关系,使这些易挥发物质从液体中释放,并在第一腔体内从液体中逃逸出来,最后与载气混合后一起由联通口排出,而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一腔体底部,从而实现分离易挥发物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溶解后易挥发气体的分离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及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废水中常常含有、或者经一系列反应生成有大量易挥发的气体,这些易挥发气体溶解于水中,例如氨气等,在处理废水时将溶解于水中的易挥发气体分离出来,能够降低此类物质在水中的含量,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及废水处理设备,用于降低液体中易挥发物质的溶解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重旋转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本体,本体设有密封的第一腔体,本体的侧壁设有联通第一腔体的进入口和联通口,联通口高于进入口,联通口连接有负压装置;
进入口设置有混合管,混合管包括进水管和进气管,进水管连接第一腔体,进气管用于向进水管通入载气。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一种具有密封的第一腔体的本体,并在该第一腔体的侧壁设置进入口和联通口,进入口向第一腔体通入含有易挥发物质的液体,联通口用于排出含有挥发物质的载气。
其中,联通口连接负压装置,使第一腔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使第一腔体内部压强低于外部压强,提供使液体进入的动力。
其中,进入口设置混合管,混合管包括用于向第一腔体输入液体的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通入载气的进气管。在连接联通口的负压装置作用下,第一腔体及混合管内的压力低于外部压强,使进水管中的液体和进气管中的载气向第一腔体流动。通过设置混合管,含有易挥发物质的液体与载气在混合管中混合并进入第一腔体,使载气与液体接触,从而改变易挥发气体溶解于水中所建立的气液平衡关系,使这些易挥发物质由液相转为气相,并在第一腔体内从液体中逃逸出来,最后易挥发物质与载气混合后一起向上由联通口排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一腔体底部,从而实现分离易挥发物质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的,进水管设置有缩径部,缩径部的直径小于相邻部位的直径,进气管设置于缩径部,进气管垂直于进水管,或者进气管向进水管远离本体的一端倾斜。
在管道内流体无增减的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内,管道任意截面流经的流体流量都相等,因此通过设置直径小于相邻部位的缩径部,液体在流经缩径部时,由于管道的截面减小,而使液体的流速增大、缩径部位的压强减小,再将进气管设置于缩径部位,并且将进气管设置为垂直于进水管,使进气管垂直于液体的流动方向,载气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快速通过进气管进入进水管内,起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可选的,进气管向进水管远离本体的一端倾斜,即进气管向进水管的进水端倾斜的设置,进气管的载气入口位于液体流动方向的后侧,载气出口处的内壁对流动的液体的干涉和阻碍进一步降低,进气管的出气方向与液体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减小,有利于载气快速进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腔体呈圆柱形,进水管的出水方向与第一腔体的圆柱面内壁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大新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正大新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以及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
- 下一篇:蒸氨系统以及蒸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