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助听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621.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向开术;杨婉莹;周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沁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宏康亿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9 | 代理人: | 田雪姣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播放声音 第二信号 反射信号 采集 麦克 检测 信号强度判断 光收发模块 入耳式耳机 采集检测 耳机喇叭 发射检测 辅助技术 检测模块 强度判断 用户体验 检测光 滤光片 反射 啸叫 主板 听力 喇叭 发射 | ||
本发明适用于听力辅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包括发射检测光信号,检测光信号具有第一信号强度;采集检测光信号的反射信号,反射信号具有第二信号强度;根据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判断助听器是否入耳;若是,则控制助听器采集和播放声音,若否,则控制助听器停止采集和播放声音。助听器包括入耳式耳机、喇叭、主板、MCU、麦克、入耳检测模块、滤光片和光收发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比发射和反射的光信号强度判断助听器是否入耳,以此控制助听器开始和停止采集与播放声音,能够避免助听器在不使用时,耳机喇叭出的声音传至麦克内产生啸叫,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听力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从而感觉到声音。
助听器的发展史已有100多年,助听器的快速发展归功于20世纪末数字助听器的诞生,如今,听力患者享受到各种先进技术,从降噪到声反馈抑制,从耳道式扬声器型的助听器到各类跨界助听器,助听器另患者经历了从听不见到听得见,从听不清到听得清,从听感不舒适到听得自然舒服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助听器采用模拟放大器,以大功率为特征主要是克服模拟技术以及助听器硬件不足而损失的有效增益,这种粗放式的验配方法使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第二、三阶段的数字助听器取代了模拟放大技术,完善了助听器已有的功能,使得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40%以上,再加上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可编程的蓝牙技术等和数字信号混合模块,能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特点实现个性化听力放大定制。
但是,现有的助听器在不使用时,喇叭发出的声音会传到麦克风产生啸叫,导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及助听器,旨在解决助听器在不使用时产生啸叫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助听器入耳检测方法,包括:
发射检测光信号,所述检测光信号具有第一信号强度;
采集所述检测光信号的反射信号,所述反射信号具有第二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助听器是否入耳;
若是,则控制所述助听器采集和播放声音,若否,则控制所述助听器停止采集和播放声音。
更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判断所述助听器是否入耳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强度,若是,则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
更进一步地,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若是,则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
将所述检测光信号和所述反射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所述检测光信号具有第一电平值,所述反射信号具有第二电平值;
根据所述第一电平值和所述第二电平值判断所述助听器是否入耳。
更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电平值和所述第二电平值判断所述助听器是否入耳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平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电平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
更进一步地,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平值是否大于预设电平值,若是,则判定所述助听器入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沁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德沁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6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