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水管、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4906.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付融冰;刘华秋;温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18 | 分类号: | E03B3/18;E03B3/20;E03B3/10;G01N1/1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颜爱国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水管 管壁下部 过滤层 地下水监测井 地下水 管壁上部 取样井 止水环 管体 尺寸小于通孔 地下水井 环绕设置 泥土颗粒 水质检测 遇水膨胀 过滤孔 悬浮物 井壁 滤层 通孔 移除 地层 施工 填充 过滤 节约 运输 开发 | ||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滤水管、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滤水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的底部,包括管体,具有管壁上部和管壁下部,管壁下部设置有多个通孔;至少一层包裹在管壁下部的过滤层;以及止水环环绕设置在管壁上部,过滤层中过滤孔的尺寸小于通孔的尺寸,止水环采用遇水膨胀的材料制成。因为本发明的滤水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的底部,用于对特定地层的地下水进行水质检测,滤水管具有至少一层包裹在管体上的过滤层,用于过滤泥土颗粒以及悬浮物,而不需要在滤水管与井壁间填充滤层,不仅节约了材料和运输用工成本,而且还很方便地实现了对使用后的地下水井进行移除,不影响场地后续开发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滤水管、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场地环境调查、地下水环境调查暨修复等工作的快速发展,对地下水监测井以及抽提井的构建效率、技术要求及经济性越来越高。
传统的建井方法一般是先钻井得到井孔,再放置井管和滤水管,然后在滤水管与井壁间填充滤层,在井管与井壁间填充封隔层,最后安装井口保护盖,完成建井。
在污染场地及地下水环境调查与修复中,由于建井数量大,工作时间短,特定要求多,上述的建井方法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而且由于建井需要使用滤层滤料,操作相对复杂,建井成本也较高;此外,传统的建井方法监测井一直留在场地中,难以移除,在数量较大时对场地的后续利用造成了不利影响。
专利CN107816083A公开了一种井下滤层模组,在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滤网和外滤网之间填充滤层,可以使水井的透水井管四周形成密实而规则的过滤层,避免出现滤层移位造成进入泥沙报废水井的弊端。此专利的井下滤层模组不仅建井效率慢,而且需要开挖的井孔直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简化建井流程,提高建井效率,方便场地后续利用,提供了一种新型滤水管、地下水监测井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滤水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的底部,用于对特定地层的地下水进行水质监测,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筒状的管体,具有管壁,包括管壁上部和管壁下部,管壁下部设置有多个通孔;至少一层包裹在管壁下部的过滤层;以及止水环,环绕设置在管壁上部,其中,过滤层中过滤孔的尺寸小于通孔的尺寸,止水环采用遇水膨胀的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滤水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的中心线垂直,或者,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中心线的向下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者,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中心线的向上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滤水管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管壁下部包括从上至下的上壁部分、中壁部分以及下壁部分,多个通孔包括分别设置上壁部分上的上通孔、设置中壁部分上的中通孔以及设置下壁部分上的下通孔,上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中心线的向下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中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中心线垂直,下通孔的中心线与管体中心线的向上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滤水管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网状结构的防堵层,环绕设置在管壁下部且位于管壁与过滤层之间,用于支撑过滤层并防止通孔堵塞,其中,过滤层具有多层,多层过滤层具有相同的过滤孔形状,相邻两层过滤层中的过滤孔位置是交错设置的,或者,多层过滤层是由多个不同的过滤孔形状的过滤层构成,具有不同过滤孔形状的多个过滤层是交叉设置的,过滤层采用低吸附性的不锈钢或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水监测井装置,用于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中,对特定地层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后,得到需要用于监测的特定地层的地下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多个呈筒状的井管、滤水管,其中,滤水管设置在地下水取样井的井底,该井底位于特定地层中,滤水管为上述的任意一种的滤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4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水花园防洪涝装置
- 下一篇:仿蛛丝网型捕雾取水饮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