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检测方法、电机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4844.9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辉;熊丽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9/68 | 分类号: | H02P29/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 检测 方法 电机 控制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电机控制方法、电机控制系统及车辆,电机控制系统的电机的三相分别连接有IGBT模块,各IGBT模块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检测方法包括:分别获取第一IGBT模块、所述第二IGBT模块和所述第三IGBT模块的温度值;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第一温度差值为第一IGBT模块与第二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为第一IGBT模块与第三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第三温度差值为第二IGBT模块与第三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在第一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中存在至少两个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存在IGBT温度异常故障。可以及时发现IGBT模块的温度异常故障,无需额外布置外部温度传感器,且检测结果不易受干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电机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三相电机的每相基本都连接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用于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是实现功率变换的核心部件。IGBT在工作过程中要散发大量热量,对散热系统要求严格。过温故障是造成其损坏的主要原因,故实时检测IGBT的工作温度对IGBT的可靠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IGBT模块内部一般自带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IGBT的温度,但现有技术中,大都没有对IGBT的温度传感器异常进行监控,无法识别由于温度传感器自身问题所导致的温度测量偏高或偏低的故障。而若IGBT温度测量偏高,则会使电机提前进入降额运行状态,进而使整车的动力性能受到影响。若IGBT温度测量偏低,则电机将无法准确识别出IGBT的过温状态,导致IGBT处在高温的恶劣环境工作;若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将会缩短IGBT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毁电机,影响人身安全。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在三相母排上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三相母排上的温度传感器来校验IGBT的测量温度,以及时发现IGBT的温度传感器异常的方案,但这种方案会导致硬件成本增加,且在三相母排上布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较为困难,易受干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电机控制方法、电机控制系统及车辆,解决了现有故障检测方法硬件成本较高,且温度传感器布置安装较为困难和易受干扰影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应用于电机控制系统,所述电机控制系统的电机的U相连接有第一IGBT模块,所述电机的V相连接有第二IGBT模块,所述电机的W相连接有第三IGBT模块,所述第一IGBT模块、所述第二IGBT模块和所述第三IGBT模块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IGBT模块、所述第二IGBT模块和所述第三IGBT模块的温度值;
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为所述第一IGBT模块与所述第二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为所述第一IGBT模块与所述第三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为所述第二IGBT模块与所述第三IGBT模块之间的温度差值;
在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和所述第三温度差值中存在至少两个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存在IGBT温度异常故障。
可选的,所述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包括:
在所述电机控制系统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分别计算第一温度差值、第二温度差值和第三温度差值;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电机当前未发生堵转;
所述电机当前未发生三相电流不平衡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48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方法、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 下一篇:可生物分解絮凝剂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