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电子装置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54080.3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马传辉;韩冬;黄国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发送 电路 接收 电子 装置 基站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电子装置及基站,其中,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子电路、数模转换子电路、中频功分器、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和K个天线单元,信号预处理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数模转换子电路的输出端与中频功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中频功分器的输出端与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的输出端与K个天线单元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提升独立波束的数量来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时,无需增加中射频通道数量,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电子装置及基站。
背景技术
阵列波束成形技术,是利用多个天线单元收发信号的相关性实现期望的信号叠加特性,可实现发射信号功率汇聚、收发干扰抑制及接收信号信噪比提升,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整体容量。因而,阵列波束成形技术已经成为第五代(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并适用于低频(sub 6GHz)及毫米波两种频段,分别主要改善低频干扰及提升毫米波覆盖。
采用波束成形技术的通信系统,除干扰、波束增益、波束功率等限制因素外,其容量还受限于给定通信系统的独立波束数量,独立波束即同一时刻波束方向及宽度均可独立调控的波束数量。通信系统具有的独立波束数量越多,同一时刻可服务的用户数量就越大,系统的总体容量就越大。因此,仅从独立波束数量维度对比,多波束通信系统容量高于单波束通信系统。
然而,现有的多波束架构,如数字波束成形(Digital Beam Forming,DBF)及混合波束成形(Hybrid Beam Forming)等,其独立波束的数量不超过其中射频通道的数量,可以理解为独立波束的数量不超过发送天线阵元的个数。现有方案中通过提升独立波束数量来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必须等比例地提高中射频通道数量,则会导致通信系统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电路、信号接收电路、电子装置及基站,能够在通过提升独立波束的数量来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时,无需增加中射频通道,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信号发送电路,其中,信号发送电路包括信号预处理子电路、数模转换子电路、中频功分器、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和K个天线单元,所述信号预处理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频功分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中频功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K个天线单元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K为正整数;
所述信号预处理子电路,用于将N路待发送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得到N路数字中频信号,以及将所述N路数字中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模转换子电路,N为正整数;
所述数模转换子电路,用于将所述N路数字中频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得到1路第一模拟中频信号,以及将所述1路第一模拟中频信号发送至所述中频功分器;
所述中频功分器,用于将所述1路第一模拟中频信号功分为K路第二模拟中频信号,以及将所述K路第二模拟中频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
所述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中的变频移相子电路i,用于接收本振信号组,并通过目标相位加权值集合和所述本振信号组,对接收到的第二模拟中频信号进行变频移相处理,得到N路射频信号,以及将所述N路射频信号发送至天线单元i,所述变频移相子电路i为所述K个变频移相子电路中的任一个,所述天线单元i为与所述变频移相子电路i对应连接的天线单元,i为正整数;
所述天线单元i,用于发送接收到的所述N路射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4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肌氨酸或其衍生物的多酶清洁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净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