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饮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9868.5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罗珍;李文治;葛亚中;赵秀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P27/02;A61P27/10;A23L2/02;A23L2/52;A23L33/105;A23L33/15;A61K31/375;A61K31/3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柳;赵青朵 |
地址: | 529156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饮料 干眼症 睫状肌 视网膜 松弛 视网膜中央动脉 结膜 应用 血管阻力指数 防治近视 泪液分泌 食品领域 试验滤纸 松弛作用 乙酰胆碱 模型兔 收缩期 舒张期 缓解 染色 点数 血流 眼表 制备 收缩 诱导 破裂 预防 | ||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饮料及其应用。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预防和/或缓解干眼症或松弛睫状肌、改善视网膜血循环的药物和/或食品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复合饮料能增加干眼症模型兔Schirmer I试验滤纸湿长(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膜的稳定性),减少角结膜虎红染色点数(提高眼表保护水平)。表明本发明复合饮料对乙酰胆碱诱导的睫状肌收缩具有松弛作用;能够增加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流,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及复合饮料对实验性干眼症有明显缓解作用,通过松弛睫状肌,改善视网膜血循环而发挥防治近视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饮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电视、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用眼的增多,导致眼睛疲劳、干眼症等眼科疾病越来越多。
干眼病是因泪液低分泌或其他原因引起泪膜异常而发生眼表上皮干变的常见眼病。随着电脑终端工作者的人数逐年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等,干眼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0-40岁人群中超过20%患有干眼病,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则高达36.1%,干眼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视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视力的眼病,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据有关部门统计,小学近视率为40%,中学为50%-60%,大学为70%-80%,我国大约有3600万患者,位居世界首位。因而探讨近视的发病机制,研发防治近视的药物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的课题。
目前认为调节学说是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之一,该学说认为,在近视早期,由于长时间持续视近,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脑支配睫状肌持续过度收缩,久之易造成睫状肌供血不足、代谢产物堆积和肌纤维的损伤,进而引起睫状肌的痉挛。近视眼早期的患者常表现为眼部疲劳、不适、酸痛甚至头痛等症状,可能与睫状肌损伤后痉挛有关。随着近视的不断加深,往往需要配戴眼镜,尽管眼镜可以缓解近视程度,但却减少了晶状体调节性变化,久之会引起睫状肌废用性肌无力,使调节功能进一步下降。
美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食用蓝莓40~80克,可以达到眼睛保健的目的。美国教育部将蓝莓列为中小学生保护眼睛的营养配餐食品,并要求每人每周至少食用一杯蓝莓鲜果汁或加工品。
蓝莓(Blueberry)是杜鹃花科越桔属(Vaccinium Spp),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保健价值,被誉为浆果之王。在英国权威营养学家列出的全球15种健康食品中,蓝莓食品居首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其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因此,提供一种有效预防和/或缓解眼科疾病的蓝莓制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饮料及其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饮料对实验性干眼症有明显缓解作用。本发明制得的复合饮料通过松弛睫状肌,改善视网膜血循环而发挥防治近视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包括蓝莓、红葡萄、枸杞和维生素。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蓝莓、红葡萄、枸杞和维生素的质量比为(150~250):(50~120):(1~4):(0.6~3.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蓝莓为蓝莓浓缩汁;所述红葡萄为红葡萄浓缩汁;所述枸杞为枸杞提取物;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其中,所述蓝莓浓缩汁的质量标准为:
所述红葡萄浓缩汁的质量标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8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