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功率因数DCM降压-升降压PFC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7160.6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凯;管婵波;徐胜元;李凌格;陈杰楠;马春伟;张震;邬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1/42 | 分类号: | H02M1/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因数 dcm 降压 升降 pfc 变换器 | ||
1.一种高功率因数DCM降压-升降压PF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功率电路(1)、分压电路(2)和控制电路;
所述主功率电路(1)包括输入电压源vin、EMI滤波器、二极管整流电路、电感L、第一开关管Qb、第二开关管Qb/b、续流二极管Dsk、二极管Dfw、输出电容Co和负载RL;所述输入电压源vin与EMI滤波器的输入端口连接,EMI滤波器的输出端口与二极管整流电路的输入端口连接,二极管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为参考电位零点,与第一开关管Qb和第二开关管Qb/b的一端连接;二极管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同时与二极管Dfw和电感L的一端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同时与输出电容Co的一端、负载RL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Qb/b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fw的另一端同时与输出电容Co的另一端、负载RL的另一端和续流二极管Dsk的一端连接,续流二极管Dsk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b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第一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4)、第二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5)、第一乘法器(7)和锯齿波比较及开关管驱动电路(8);所述第一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4)和第二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5)的反相输入端经分压电路(2)与主功率电路(1)的输出电压Vo连接,第一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4)和第二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5)的同相输入端与基准电压Vref连接,第一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4)的输出端与第一乘法器(7)的第二输入端vy相连;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的两个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主功率电路(1)的二极管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压vg和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F和第一信号输出端E分别与第一乘法器(7)的第一输入端vx和第三输入端vz连接,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端、输出电压反馈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分别与锯齿波比较及开关管驱动电路(8)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锯齿波比较及开关管驱动电路(8)的输出端的信号为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两个输出信号分别与主功率电路(1)中的第一开关管Qb和第二开关管Qb/b的门极相连,从而驱动第一开关管Qb和第二开关管Qb/b工作;第一乘法器(7)中,第一输入端vx的信号与第二输入端vy的信号相乘,然后除以第三输入端vz的信号,作为第一乘法器(7)的输出信号;
所述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包括第一射极跟随器IC1、第二射极跟随器IC2、第三射极跟随器IC3、第一减法电路IC4、第二减法电路IC5和第二乘法器(6);
所述第一射极跟随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为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其与主功率电路(1)的二极管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压vg经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后连接,第一射极跟随器IC1的输出信号经峰值采样后的采样电压峰值信号经过第三分压电阻R3后与第二射极跟随器IC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射极跟随器IC2的输出端经过第五分压电阻R5和第六分压电阻R6分压后与第一减法电路IC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三射极跟随器IC3的输入端与分压电路(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射极跟随器IC3的输出端经过第七分压电阻R7和第八分压电阻R8分压后与第一减法电路IC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减法电路IC4的输出端经过第十一分压电阻R11和第十二分压电阻R12分压后与第二减法电路IC5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射极跟随器IC1的输出端与第二乘法器(6)的第四输入端vA连接,第二射极跟随器IC2的输出端与第二乘法器(6)的第五输入端vB连接,第三射极跟随器IC3的输出端与第二乘法器(6)的第六输入端vC连接,第二乘法器(6)的输出端经过第九分压电阻R9后与第二减法电路IC5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减法电路IC5的输出端作为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的第二信号输出端F与第一乘法器(7)的第一输入端vx连接,第一减法电路IC4的输出端作为输入电压前馈电路(3)的第一信号输出端E与第一乘法器(7)的第三输入端vz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1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风扇装置及航空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内饰油泥模型的手工涂装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