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4964.0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华;李聪晓;苏胜宇;韩靖玲;付丽军;宋瑞生;廖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吴风江 |
地址: | 063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雌性系 自交系 世代 黄瓜 回交转育 轮回亲本 新种质 诱雄 育种 雌雄异花同株 霜霉病 父本 母本 植株生长势 雌性性状 农艺性状 人工授粉 系统选育 植株 枯萎病 姊妹交 纯合 雌花 多代 果皮 回交 肉质 自交 病害 聚合 苗圃 杂交 检测 保留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的育种方法,利用雌雄异花同株优质硬肉自交系LF99‑1为母本,以纯合稳定雌性系TA1208为父本(诱雄)杂交得到世代F1,再以自交系LF99‑1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得BC1二世代种子;获得的BC1种植于苗圃,检测苗期至十叶一芯时期的植物学农艺性状,保留2~10节均为雌花、瘤大、果皮色佳、无病害的植株,进行人工授粉;以此类推,经回交转育5‑6代,得到世代BC5种子;世代BC5经过诱雄进行自交、姊妹交的系统选育过程,创制出硬肉质脆、优质的雌性系新种质TAN1819。本发明是利用植株生长势强、硬肉、腔小,抗霜霉病、枯萎病等特点的自交系LF99‑1为轮回亲本与雌性系回交转育多代,聚合硬肉自交系的优良品质及雌性性状,创制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新种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育种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黄瓜是中国主栽蔬菜品种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黄瓜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鲜黄瓜要求口感脆嫩清香,果色绿、均匀,果肉厚、肉硬且脆,耐运输销售等。果肉硬度是衡量黄瓜感官品质的一个重要性状。唐山秋黄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外型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唐山秋黄瓜地方品种又分两种,一是唐山兔子腿黄瓜,二是遵化老疥黄瓜。遵化老疥黄瓜肉硬腔小、味清香浓郁、抗热耐旱、抗霜霉病、枯萎病和角斑病;但其结瓜节位高、产量低、果瘤大且果皮粗糙。硬的果肉可以使黄瓜口感脆嫩,果肉硬还可以减少囊腔内芯皮分离,产品更耐运输和采摘,且商品瓜货架期长,因而果肉硬度是衡量黄瓜感官品质的一个重要性状,但粗糙的果皮又会造成鲜食适口性较差。
因此,如果能利用其优良特性,通过遗传改良,利用回交转育等育种技术,聚合优势性状,按照预定方向发展改进,创制出新的黄瓜种质资源,则可为优质黄瓜育种提供技术及物质基础。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产量低、表皮粗糙致鲜食适口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的育种方法,选择适当的优质亲本,利用杂交、回交、自交手段,成功创制出硬肉、优质、全雌性丰产潜力大的新种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硬肉优质雌性系黄瓜的育种方法,其包括步骤:
步骤1:利用雌雄异花同株优质硬肉种质LF99-1为母本,与经诱雄处理的雌性系TA1208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F1;
步骤2:将F1单瓜种子种植于苗圃,测试出苗及10节以下植株性状,保留10节以下为雌花的抗病植株,与轮回亲本LF99-1进行回交授粉,观测授粉植株的雌性及商品瓜性状,选择全雌株及商品瓜优良的单瓜单独采收,得世代种子BC1;
再将BC1种子种植于苗圃,通过苗期植物学性状调查,保留10节以下均为雌花、无病害的植株,与轮回亲本LF99-1进行回交授粉,根据盛果期植物学性状调查,选择大果瘤、肉厚、瓜色绿、抗病、全雌株单瓜留种得世代种子BC2;
以此类推,每次将优选株与轮回亲本LF99-1进行回交转育5-6代使全雌性状稳定,得到世代BC5种子;
步骤3:将BC5种子播种后,经诱雄后进行5~6代自交和/或姊妹交的系统选育,得到出硬肉、优质、雌性新种质TAN181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雌雄异花同株优质硬肉种质LF99-1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雌雄异花同株的自交系,是由遵化老疥黄瓜来源农家自留种、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经3-5代自交分离选育而得;LF99-1自交系特点是: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10~13节,长棒状,瓜条长17~21cm,横径4.5~6.7cm,果肉厚1.5~2.7cm,硬肉,腔小,味清香,果皮黄绿色,大果瘤,单果重180~260g,抗热,耐旱,抗霜霉病、枯萎病、角斑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49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