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上调度母港及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2003.6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达梅;赖海清;兰亮;陈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G11/00 | 分类号: | B63G11/00;B63B35/50;B63B27/16;B63B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周玲 |
地址: | 510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上 调度 方法 | ||
1.一种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港本体与输送机构,所述母港本体内部开设有回收舱与存储舱,所述回收舱用于回收无人船,且所述回收舱与外界空间相连通,所述存储舱用于储存所述无人船,所述输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回收舱相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存储舱相连通,且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所述无人船;用于向无人船进行电力输出的充电电缆装设在存储舱中,还包括第一水密门组与第二水密门组及抽水设备,所述第一水密门组可活动地装设在用于与外界空间相连通的所述回收舱的舱口处,所述第二水密门组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所述回收舱内还设有抽水设备,抽水设备能够将无人船回收过程中所涌入到回收舱的海水抽离母港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无人机存放区、第二无人机存放区与起重机,所述第一无人机存放区开设在所述母港本体内部,所述起重机装设在所述母港本体的甲板上,且所述起重机与所述第一无人机存放区相对应;所述第二无人机存放区位于所述母港本体的甲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舱内开设有第一布控通道与多条第一回收通道,所述第一水密门组包括与所述第一回收通道一一对应的多个水密门,所述第一回收通道均与所述第一布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布控通道朝向所述输送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为两个,其中一个输送机构用于连通第一布控通道的第一端及第二布控通道的第一端,另一个输送机构用于连通第一布控通道的第二端及第二布控通道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用于容纳所述无人船,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第一回收通道一一对应,且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第一回收通道朝向水平面的一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牵引件与检修部,所述检修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布控通道上,所述第一牵引件位于所述回收舱内部,所述第一牵引件用于带动所述无人船在所述第一布控通道或第一回收通道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舱内部设有第二牵引件、第二布控通道与多条第二回收通道,多条所述第二回收通道均与所述第二布控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布控通道与所述输送机构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升降机与升降通道,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沿所述母港本体的高度方向依次开设,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均与所述升降通道相连通,所述升降机带动所述无人船在所述升降通道中进行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港本体的艏部设有第一艏侧推与第二艏侧推。
10.一种调度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海上调度母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无人船回收时,
当无人船进行返港时,回收舱的舱口与无人船相互对位;
关闭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的第二水密门组;
打开装设在与外界空间相连通的所述回收舱的舱口处的第一水密门组;
无人船进入回收舱后,无人船与输送机构进行装设配合;
关闭所述回收舱的舱口处的第一水密门组;
开启抽水设备,将涌入回收舱的海水排出回收舱,即抽离母港本体;
打开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的第二水密门组;
无人船在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进入存储舱进行存储;
关闭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的第二水密门组;
无人船布放时,
打开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的第二水密门组;
无人船在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进入回收舱;
关闭装设在所述回收舱与所述存储舱的连接处的第二水密门组;
打开装设在与外界空间相连通的所述回收舱的舱口处的第一水密门组;
海水涌入回收舱,无人船驶出回收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未经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五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0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八足机器人
- 下一篇:多关节连杆式尾部机构及采用其推进的仿生机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