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0416.0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1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虞将苗;朱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行板 手柄 动态剪切流变仪 底部平台 顶部平台 凸台 上表面 沥青 测试 胶浆 套筒 表面接触状态 可拆卸连接 改进 待测试样 定量评价 剪切流变 四周边缘 水损害 水条件 下表面 直立 矿料 流变 | ||
1.一种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所述上平行板包括底部平台(1)和第一手柄(201),下平行板包括第二手柄(202)、顶部平台(3)、凸台(4)和套筒(5);顶部平台(3)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手柄(202),顶部平台(3)上表面固定连接凸台(4);顶部平台(3)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可拆卸连接直立的套筒(5),形成一个可盛装液体的凹槽,套筒(5)构成凹槽的侧面,顶部平台(3)构成凹槽的底面;凸台(4)的顶部相对应设置上平行板的底部平台(1),底部平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手柄(201);顶部平台(3)、第二手柄(202)、凸台(4)、底部平台(1)和第一手柄(201)同心轴设置;待测试样放置在凸台(4)和底部平台(1)之间;第一手柄(201)和第二手柄(202)均与动态剪切流变仪安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底部平台(1)、顶部平台(3)、凸台(4)和套筒(5)均为圆形,底部平台(1)和凸台(4)的直径相同,直径为5~4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底部平台(1)的直径为25mm或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顶部平台(3)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与套筒(5)通过榫卯结构相连接,顶部平台(3)上表面的四周边缘处具有榫结构,所述榫结构和套筒(5)底部的卯结构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201)和第二手柄(202)为中间直径小于两端直径的哑铃结构,以便安装在动态剪切流变仪上;第一手柄(201)和第二手柄(202)利用螺钉卡位与动态剪切流变仪安装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其特征在于,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金属材料在-20℃~500℃的温度下不与盐溶液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底部平台(1)、顶部平台(3)、凸台(4)的厚度均为1~10mm;凸台(4)、顶部平台(3)和第二手柄(202)一体成型;底部平台(1)和第一手柄(201)一体成型。
7.利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改进的动态剪切流变仪平行板进行沥青或沥青胶浆流变性能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规格的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在顶部平台(3)上装配套筒(5),将第二手柄(202)通过螺钉卡位固定于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底座和加热系统上方,将第一手柄(201)通过螺钉卡位固定于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套杆;
2)完成平行板规格的选择、系统的校正、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的间隙归零;
3)根据测试目的,或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777-2005、美国道路交通官方协会标准AASHTO T315-09的规定调节控制模式、试验目标温度、频率、测试时间;
4)在凸台(4)的上表面放入预先浇筑的沥青或沥青胶浆试样,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的加热装置加热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使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升温至温度T,T≥46℃,沥青或沥青胶浆试样加热软化后,调整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的间距,去除上平行板和下平行板挤压溢出的沥青,再通过冷却系统或加热系统使沥青或沥青胶浆试样降温或者升温到试验目标温度,在试验目标温度下保温15min~60min;
5)向凹槽中加入已经处于试验目标温度下的水或盐溶液,加入的水或盐溶液在凹槽中的高度在沥青或沥青胶浆试样的上表面和底部平台(1)的上表面之间,再根据试验目的,在试验目标温度下保温若干时间;
6)进行动态流变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4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