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配水分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626.4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0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李波;毛卫兵;龙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04 | 分类号: | F28F2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通风 冷却塔 水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配水分区装置,冷却塔的底部设置有水池,水池的底部设有中隔墙,中隔墙二等分分隔水池;冷却塔包括内围配水区和外围配水区,冷却塔内设置有配水竖井,配水竖井设有四条双层配水槽,各双层配水槽均包括上层配水槽和下层配水槽,配水竖井的井壁外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与上层配水槽的进水口相匹配的上层闸门;下层配水槽包括两个外区配水槽,配水竖井内壁设有与外区配水槽的进水口相重合的下层进水口,各外区配水槽的进水口分别对应设置有下层闸门,同一条双层配水槽的下层闸门并排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上。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良好,使得闸门的安装及检修方便且节省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配水分区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在电厂运用已经非常成熟,冷却塔的配水竖井由循环水泵供水,通常情况下1台机组配1座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塔的运行维护检修较为方便。但在某些工程项目中,由于厂区用地面积限制,一台机组配1台冷却塔的方案无法实现,因此两机一塔的方案应运而生。两机一塔的方案需要考虑一半冷却塔水池的积泥需要清理时,需关停对应的一半冷却塔的配水区域,而如何实现关停冷却塔水池对应的一半冷却塔配水区域,此外,由于配水需求且满足分区检修维护,需要将冷却塔细分为多个分区,由此则需要一种相应的冷却塔分区配水装置。
现有技术中,冷却塔通过配水槽将冷却塔形成内围配水区和外围配水区,而配水槽分为单层配水槽和双层配水槽,在配水竖井中设置与单层配水槽的入口和双层配水槽的入口均设置相应的闸门启闭机以满足配水槽不同的配水需求,从而使得冷却塔分区配水。一方面,由于冷却塔由单层配水槽和双层配水槽划分得到多个分区,全塔运行时,单层水槽和双层水槽分配的流量很难做到相同,从而造成配水不均,由此使得冷却塔的冷却效果不佳;此外,配水竖井中设置多个闸门和用于驱动闸门的启闭装置,而双层配水槽的闸门需要沿配水竖井的高度方向上上下布置,从而造成闸门以及启闭装置的安装及检修不便,且上下层闸门同时安装在竖井内占用了配水竖井的过流面积,增大了水力损失,进而使得循环水泵功耗增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配水分区装置,能够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良好,使得闸门的安装及检修方便且节省能源。
基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配水分区装置,冷却塔的底部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的底部设有中隔墙,所述中隔墙二等分分隔所述水池;
所述冷却塔包括内围配水区和环设于所述内围配水区的外围配水区,所述冷却塔内设置有配水竖井,所述配水竖井沿其外周均匀设有四条双层配水槽,其中两条所述双层配水槽位于所述中隔墙的正上方并与所述中隔墙平行设置;
各所述双层配水槽均包括为所述内围配水区供水的上层配水槽和为所述外围配水区供水的下层配水槽,所述配水竖井内壁设有与所述上层配水槽的进水口相对应的上层进水口,所述配水竖井的井壁外侧设置有与所述上层配水槽相贯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上层闸门,所述上层闸门与所述上层配水槽的进水口相匹配;
所述下层配水槽包括并排且等分设置的两个外区配水槽,各所述外区配水槽的进水口与所述配水竖井相贯通,所述配水竖井内壁设有与所述外区配水槽的进水口相重合的下层进水口,各所述外区配水槽的进水口分别对应设置有下层闸门,同一条所述双层配水槽所对应的两个所述下层闸门并排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上。
可选的,各所述上层闸门连接有第一启闭机,所述第一启闭机通过第一丝杆与所述上层闸门相连接,各所述下层闸门连接有第二启闭机,所述第二启闭机通过第二丝杆与所述下层闸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启闭机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二启闭机安装于所述配水竖井的井口处,所述安装槽的槽壁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配水竖井的井壁设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丝杆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6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内高压静电吸浮收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紧膛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