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工艺及冷却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7251.1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8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石;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向石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P30/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冲 米粉 冷却设备 自动冷却 湿米粉 冷却 浸泡冷却 网带式 流动 卫生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工艺及冷却设备,改变现有的网带式浸泡冷却方式,将米粉的输送、冷却用流动的水冲来实现,相比之下,米粉冷却更为均匀,米粉更加安全、卫生,品质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工艺及冷却设备,属于鲜湿米粉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鲜湿米粉是以早籼米为主要原料,经几十个小时的浸泡、磨浆、蒸皮、成型、冷却等工序加工而成,其外观洁白、浑圆,口感滑嫩、有筋道,食用时只需放入开水中煮10s左右,即可捞出盛碗,加调味、清汤、盖码等,食用非常方便。
现有技术中,鲜湿米粉冷却加工主要是以水浸泡为准,即从成型机出来的米粉条被送入一层或多层水槽内,每层水槽内安装有输送网带,输送网带通过链条、链轮带动,米粉条在输送网带的作用下缓慢被输送,如CN2017216634379公开的一种多层网链浸泡冷却装置,这种输送网带、网链的冷却浸泡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因网带的存在,从网带掉落至水槽内底部的米粉或是杂质不易被清理掉;
(2)因网带需要动力带动输送,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还需增加用电成本;
(3)因在每层水槽内冲入清水,且在每层水槽排出污水,水用量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工艺及冷却设备,以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提供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固定有一至多道水槽,多道水槽整体呈高低不同位置设置且每道水槽呈一端向另一端下斜的倾斜状,其中位于最高位置处的那道水槽的低端接相邻的位置较低的那道水槽的高端,以此类推,直至使多道水槽最终连成一个完整的水冲冷却通道;在最高位置处的那道水槽的高端处固定有一出水口,出水口的冲水方向与水槽的伸展方向一致,米粉随着水流输送并冷却。
优选地,每相邻两道水槽中,在位于高位置处的那道水槽低端与相邻的低位置处的那道水槽的高端之间还连接有一螺旋水槽段,每个螺旋水槽段的内侧内壁的拐角处均固定有一圆弧块。圆弧块的设计是便于在水冲洗米粉状态下,米粉能够顺利通过相邻两道水槽之间的拐角位置,避免米粉贴着螺旋水槽段而影响米粉输送流畅等问题出现。
优选地,在水冲冷却通道的接近尾端处周身开设若干滤水孔,在滤水孔段下方固定有一接水槽,接水槽通过管道连接有一存水池,存水池通过水泵、回水管连接出水口,以实现水的循环。接水槽的存在是为了避免水冲洗过程中产生的泡沫进入存水池内。
优选地,在水冲冷却通道的尾端接有一下游输送网带,在下游输送网带上方固定有一新水喷管,新水喷管的喷孔对着下游输送网带上面。新水喷管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新水喷管喷洒新水,来漂洗待包装的米粉,确保米粉的卫生、安全,是鲜湿米粉安全卫生的最后一道保障环节,另一方面新水经下游输送网带上面的米粉后最终流入存水池内,以更新存水池中的水,提高存水池内的水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提供一种鲜湿米粉水冲自动冷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初冷却除杂:由上游挤压成型输送而来的米粉先进入到急冷水槽中过冷水焯,使100℃左右的热米粉急速冷却至40℃以下,然后经滤网沥掉热水及杂质,最后送入本发明的鲜湿米粉水冲冷却设备中;
(2)冲水自动冷却:开启出水口,经步骤(1)处理的鲜湿米粉由位置最高的那道水槽的高端进入,在水流的带动下,实现米粉冷却、输送;实际操作中,一般设计每道水槽每3m有1-1.5cm的落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网带输送部分,既降低了设备成本,也更加方便且及时清洗水槽,保证米粉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向石,未经李向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