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消毒门把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1011.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之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之仪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消毒 门把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消毒门把手,包括把手握手,加热消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集中控制装置;所述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身份识别系统,时间设定系统,显示系统。采用本发明方法所实现的自动消毒门把手能够按照预设的多种定时时间间隔自动对门把手上进行消毒;消毒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节省了大量人力;使用者可以按照季节、时间、使用频繁度等调整设置各个门把手自动消毒的时间间隔,提高消毒的效果,降低消毒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消毒门把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门把手是开门工具,经常被人们接触,极易滋生和积累细菌,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学校、医院、商场等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场所,门把手上细菌更是具有滋生快速、品种多、数量大、易通过接触传播等特点,是公共场所中传播细菌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需要经常性地对门把手进行消毒处理,消除细菌传播的源头。现在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很多公众场所的门把手会被安排专职人员定时消毒,但是仍有很多现实问题存在:公众场所的门把手数量巨大,如果对所有门把手定时进行人工消毒,投入的成本过高;有些门把手使用频率较高,导致细菌滋生情况严重,消毒后由于使用频繁,很快就重新积累了大量细菌,有些门把手使用频率很低,细菌滋生缓慢,相同时间间隔的定时消毒就会造成使用频繁的门把手不能及时消除细菌,而使用频率低的门把手被过度消毒,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以及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不同季节和时间情况下,夏季、白天天气炎热,人流密集易滋生细菌,冬天、夜晚天气寒冷,人流稀疏细菌滋生缓慢,采用相同定时间隔的消毒方法,也会出现有时消毒不及时,有时过度消毒的情况;由于上述实际问题的存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工定时门把手消毒方式,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做定时门把手消毒,仍然无法有效地抑制细菌通过门把手传播的情况,公众场所的门把手仍然是威胁使用者健康的一大隐患。
采用门把手上菌群定时采样、实验室培养、分析后,确定细菌数量、主要种类、是否超标需要消毒,再选择采用最有效地消毒方式人工消毒,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门把手消毒效果,但是效率低、时效性差、投入大,显然无法在基数巨大的公共场所门把手消毒应用上有效地进行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自动消毒门把手。
为达到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消毒门把手,包括以下内容:
把手握手,加热消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集中控制装置;
把手握手由使用者直接接触,根据门把手所在的位置分别进行编号;把手握手上安装有加热消毒装置,;把手握手边上安装有人机交互装置;同一位置的把手握手,加热消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一一对应,编号与该位置的门把手相同;
加热消毒装置通过加热来除去把手握手上的细菌;
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身份识别系统,时间设定系统,显示系统;身份识别系统,通过输入工号来识别操作者是否能对该门把手对应的时间设定系统进行操作;根据门把手的编号,将该编号的位置所在的工作区域内对该门把手有使用权限的人的工号记录在集中控制系统中,每个门把手的编号可对应赋予多个工号操作权限;只有输入对该门把手具有操作权限的工号,才能通过身份识别系统的识别;通过身份识别系统的识别后,可以对时间设定系统进行操作;时间设定系统,可根据操作者使用该门把手的习惯自行设定消毒时刻和消毒持续时间;显示系统用来显示自动消毒门把手当前的消毒温度和距离结束该阶段消毒的时间;
集中控制装置与加热消毒装置,人机交互装置相连;集中控制装置可控制多个门把手对应的加热消毒装置和人机交互装置;通过识别人机交互装置,加热消毒装置的编号来识别人机交互装置和加热消毒装置对应的门把手位置;集中控制装置需预先设定不同编号门把手对应的,可对该门把手的人机交互装置进行操作的工号;同时控制系统可根据操作者设定的消毒时刻和消毒持续时间,来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加热消毒装置消毒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之仪,未经周之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