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8232.2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蔡安江;李涛;王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32 | 分类号: | B62D57/0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套 传动轴 关节 安装壁 全地形 攀爬机构 蜗杆 支架 活动式连接 行走机构 连接件 行走足 侧壁 攀爬 上套 蜗轮 轴承 机器人 地形 穿过 扭转 配合 应用 | ||
1.一种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包括一个以上的行走关节,行走关节之间依次活动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关节包括:
支架(1),支架(1)包括安装套(101)以及多个均匀分布于安装套(101)周围的安装壁(102),其中,安装壁(102)的前端固定在安装套(101)侧壁上;
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11),传动轴(11)穿过所述的安装套(101),且在传动轴(11)与安装套(101)之间设置轴承(9);位于安装套(101)后侧的传动轴(11)上套装有蜗杆(10),在每一个安装壁(10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蜗杆(10)配合的蜗轮(6);
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足(2)和连接件(3),在行走足(2)的表面上取不同两处位置记为A、B,所述连接件(3)上三处不同位置分别记为C、D、E,则C位置与A位置之间、D位置与B位置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活动式连接;E位置上活动式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后端,第二连接杆的前端连接一根弧形第三连杆(5)的后端,连接处记为F位置;第三连杆(5)的前端活动式连接于所述的B位置;
所述的F位置活动式连接于所述蜗轮(6)的轮面上,D位置活动式连接在安装壁(102)的后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壁(102)包括第一壁板(1021)、第二壁板(1022)和第三壁板(1023),其中,第一壁板(1021)前端固定在所述安装套(101)上,第二壁板(1022)的前端连接在第一壁板(1021)后端,第三壁板(1023)的前端连接在第二壁板(1022)后端的侧面,第一壁板(1021)、第二壁板(10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自第一壁板(1021)与第二壁板(1022)连接位置内侧边缘处开孔,开孔位置记为G位置;自第三壁板(1023)后端开孔,开孔位置记为H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足(2)包括足板(201)与安装板(202),其中足板(201)为三角形结构,在其一个端点处开孔,该位置为所述的B位置,位于B位置相邻的一个角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一对所述的安装板(202);所述的A位置位于其中一个安装板(202)表面,在A位置处向另一个安装板(202)开孔,以形成同轴的两个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2)以及第三连接板(303),其中第二连接板(302)位于第一连接板(301)前端侧面,第三连接板(303)位于第二连接板(302)前端侧面,所述的C位置、D位置、E位置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板(302)以及第三连接板(303)上,并在这三个位置分别开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杆(4)两端、第三连杆(5)两端均开孔;所述的第一连杆(7)设置两对,每一根第一连杆(7)两端均开孔;其中一对第一连杆(7)前端的孔分别与所述A位置处一对安装板(202)上的孔铰接,后端的孔则分别铰接在所述C位置处开孔的两侧;另外一对第一连杆(7)前端的孔分别铰接在B位置处孔的两侧,并与所述的第三连杆(5)前端的孔同轴铰接,后端的孔则分别铰接在D位置的两侧;
所述的蜗轮(6)的轮轴安装在G位置处的孔中,连接件(3)上D位置处的孔与安装壁(102)上的H位置同轴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行走关节之间通过万向联轴器(17)活动式连接;其中,万向联轴器(17)安装在前一个行走关节上传动轴(11)的后端以及后一个行走关节上传动轴(11)的前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行走攀爬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行走关节之间还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对应设置在相邻行走关节支架(1)上的舵机架(12),每个舵机架(12)的前侧、后侧均设置有翼板(14);
每个舵机架(12)中安装有舵机(13),舵机(13)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舵机臂(8);
在前一个行走关节上舵机臂(8)上与后一个行走关节舵机架(12)前侧的翼板(14)之间设置有调节拉杆(16),调节拉杆(16)与舵机臂(8)、翼板(14)连接处采用球头关节(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82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壁虎机器人架构
- 下一篇:一种优化设计的多级连杆十二足代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