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切除废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7404.4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莫耀天;王俊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池纳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5/00 | 分类号: | B65H3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东莞市中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1 | 代理人: | 姚美叶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除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切除废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产品的小孔单边进行内缩;步骤二,根据小孔的位置,于贴合有离型膜的底膜上贴合有粘性材料,并冲切出定位孔;步骤三,通过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底膜贴附于产品上,且所述底膜的粘性材料贴合在待模切的小孔上;步骤四,对小孔进行模切,模切后的废料随所述底膜带出。本发明设计合理巧妙,有效地解决了孔径小的废料堵孔、除废不干净的问题,避免模切孔出现毛丝、变形或尺寸不符的现象,无双面胶附着于产品上,除废效果好,工作效率高,加工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切除废工艺。
背景技术
在模切加工领域中,模切除孔废工艺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第一种是高压气枪吹孔废方式,此方式若未能及时用高压气枪将废料吹走,会经常性造成废料上的胶和产品粘连在一块,造成产品废料堵孔,如果产品太薄,或者产品之间的边距太窄,产品容易被高压气枪吹断或变形;第二种是雕刻模具除孔废方式,此方式通过喇叭状的刀口将废料往上挤压出去,废料经常会掉落到产品上,如果产品厚,切出的小孔边沿呈梯形结构,造成外观和尺寸不良,若小孔孔径很小,或产品薄,经常性造成废料挤不上去,除废效率低;第三种是五金模具除孔废方式,此方式通过冲头和冲孔间隙配合方式将材料冲断,孔废落料效果良好,但模具废高昂,加工成本太高;第四种是保护膜托底除孔废方式,若小孔的直径很小,很难将孔废料粘下来;第五种是治具捅废方式,此方式极易使双面胶与产品粘在一起,经常性造成废料捅不干净,会随产品一起带走,除废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切除废工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切除废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产品的小孔单边进行内缩;
步骤二,根据小孔的位置,于贴合有离型膜的底膜上贴合有粘性材料,并冲切出定位孔;
步骤三,通过所述定位孔,使所述底膜贴附于产品上,且所述底膜的粘性材料贴合在待模切的小孔上;
步骤四,对小孔进行模切,模切后的废料随所述底膜带出。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二中,将所述粘性材料印刷或涂布在原膜上,待所述粘性材料烘干后,用一层离型膜隔离收卷制成所述底膜。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所述原膜为OPP膜、PET膜、PE膜、PVC膜中的任一种。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二中,将所述粘性材料贴合在重离型膜的离型面上,再将所述重离型膜的粘性材料冲切并半断于所述离型膜上。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一中,小孔单边内缩0.2~1mm,即小孔四周凹陷,便于冲切出小孔的废料,避免小孔出现毛丝、变形或尺寸不符的现象,除废效果好。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二中,将离型膜的非离型面居中贴合所述原膜或所述重离型膜上,再将粘性材料居中贴合在所述离型膜上,提高除废效率。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所述粘性材料包括双面胶或带胶材料,所述粘性材料的粘性强,避免直径小的小孔废料未移除,除废效果好。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二中,利用打孔机冲切出定位孔,加工模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四中,模切后的废料半断于所述底膜上,将附有废料的所述底膜移出,除废效率高,避免废料掉落粘附在产品上,加工成本低。
上述的模切除废工艺,其中在步骤四中,利用模切机对小孔进行模切,加工模具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池纳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池纳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7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查问卷收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带全自动分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