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性聚脲建筑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5897.8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8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曾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2 | 分类号: | C09D175/02;C09D7/61;C09D7/62;C09D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氢聚硅氮烷 白炭黑 石墨烯 氧化钙 致密性 建筑防水涂料 减压脱水 研磨 聚脲 吸附 制备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针孔 干燥氮气氛围 建筑涂料领域 聚脲防水涂料 胺类扩链剂 氨基聚醚 醇和溶剂 防水涂层 搅拌反应 聚醚多元 快速固化 研磨分散 组分混合 二甲基 纳米级 鼓包 微孔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涂料领域,提供一种致密性聚脲建筑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在干燥氮气氛围中将全氢聚硅氮烷与石墨烯研磨分散,使石墨烯充分吸附全氢聚硅氮烷;将聚醚多元醇和溶剂升温至125‑130℃,减压脱水,降温至60‑80℃,然后加入3,3‑二甲基‑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反应1‑2h,降至室温,加入吸附全氢聚硅氮烷的石墨烯,得到A组分;将氧化钙研磨至纳米级,加入白炭黑继续研磨,使白炭黑的微孔负载氧化钙;将氨基聚醚、胺类扩链剂在120℃下减压脱水降温至60℃,负载氧化钙的白炭黑,得到B组分,将A、B组分混合即得。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聚脲防水涂料反应剧烈、快速固化,容易产生鼓包、针孔影响防水涂层致密性、完整性、连续性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性聚脲建筑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涂料产业在下游产业的推动下日益壮大,而作为其中一个分支的建筑涂料,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建筑涂料总计产量约351.82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由此可见,中国建筑涂料产业虽然经历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央行加息带来的压力,但其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且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其中聚脲涂料具有优异的耐盐雾、耐海水、耐老化、耐介质腐蚀性能,且强度高、延伸性率大,与混凝土附着性好。为此在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防护工程、地下隧地铁、海底隧道等中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聚脲防水材料是继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光固化涂料、粉末涂料等低(无)污染涂料之后,为适应环保需求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无溶剂、无污染涂料。通常为双组份,喷A组分是由端羟基化合物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得的半预聚物;B组分是由端氨基树脂和端氨基扩链剂组成的混合物,并不得含有任何羟基成份和催化剂,但允许含有少量颜料及分散的助剂。
尽管聚脲作为防水涂料性能优异,但由于其为双组份涂料,而且反应较快,在3分钟内即可达到定型强度,因此,经常造成聚脲防水涂层鼓包、封层和针孔,影响涂层的致密性。是从而影响聚脲涂层的整体性、连续性,导致防水失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41084352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脲防水涂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和聚脲树脂,该聚脲防水涂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天门冬氨酸酯聚脲树脂3.5-4.0份、防沉剂0.010-0.015份、钛白0.50-1.0份、滑石粉0.50-1.0份、分散剂0.010-0.015份、消泡剂0.010-0.015份、流平剂0.005-0.01份。该发明聚脲防水涂料采用聚天门冬氨酸酯聚脲树脂为基体组分,在防沉剂、钛白、滑石粉、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等组分的作用下,使得该聚脲防水涂料固含量高(固含量≥65%w/w),稳定性好,而且VOC含量低,环保。
上述专利利用防沉剂、钛白、滑石粉、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等组分的作用下,使得该聚脲防水涂料固含量高,但是经过实验检测,防沉剂、钛白、滑石粉、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等组分只能在物理层的角度上降低一部分聚脲防水涂层鼓包、封层和针孔的现象,并未从化学层面根本解决涂层致密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密性聚脲建筑防水涂料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聚脲防水涂料反应剧烈、快速固化,容易产生鼓包、针孔影响防水涂层致密性、完整性、连续性的缺陷。
本发明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致密性聚脲建筑防水涂料,该涂料是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0-60:70-40混合后制备而成,其中:
A组分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
3,3-二甲基-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40-55份;
聚醚多元醇 20-25份;
溶剂 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