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3941.1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雄;郭文光;闫旺;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27/22;A47J36/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检测 方法 系统 以及 具有 功能 电蒸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该,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个电极并浸入待测水中获取待测电容差值,根据待测电容差值和线性映射关系确定待测水的水质硬度,提供至少两种水质硬度的采样用水,分别将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浸入所述采样用水,并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采样电容差值,获取采样电容差值与水质硬度之间的所述线性映射关系,通过采样不同水质硬度的采样水与其电极的电容差值,并通过标定,拟合出水质硬度与电容差值之间的线性映射关系,通过电极获取待测水的待测电容差值,然后通过所述线性映射关系以及待测电容差值对待测水的水质硬度进行评价,实现水质硬度检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质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器需要对水进行加热,例如电蒸箱,当水质的硬度过高时,蒸器发生器容易结垢,影响热效率和缩短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不易对水质的硬度进行量化的测量和评估,进而由于水质过硬可能导致电器结垢的情况发生,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检测方法、系统以及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解决了现有电器不便于对水质硬度进行测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质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两个电极并浸入待测水中获取待测电容差值,根据待测电容差值和线性映射关系确定待测水的水质硬度。
所述的线性映射关系,具体为:提供至少两种水质硬度的采样用水,分别将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浸入所述采样用水,并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采样电容差值,获取采样电容差值与水质硬度之间的所述线性映射关系。
提供至少两个电极,具体为:至少两个所述电极浸入液面的长度不同。
获取电容差值与水质硬度之间的线性映射关系,具体的数学表达为:1+(PMAX-PMIN)*X=n,其中,PMIN为两个所述电极测量水质硬度较低的采样用水时的采样电容差值、PMAX为两个所述电极测量水质硬度较高的采样用水时的采样电容差值、n为水的硬度等级,X为水质硬度系数。
根据待测电容差值和线性映射关系确定待测水的水质硬度,具体的数学表达为:Y=1+(PX-PMIN)*X,其中,PX为待测电容差值,Y为待测水的水质硬度。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提供用于测量水位的水位测量电极,当水位测量电极未浸入所述待测水时,则停止检测。
水质检测系统,包括电容测量集成电路、水质测量电极、水位测量电极、标准参考电极、零电容参考电极,所述水质测量电极、水位测量电极的一端均与电容测量集成电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容器内,所述电容测量集成电路分别经标准参考电极、零电容参考电极接地。
水质检测系统,还包括地电极,所述地电极的一端与电容测量集成电路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容器内。
所述水质测量电极的另一端与容器的底部存在间距;所述水位测量电极的另一端与容器的底部抵接。
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所述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电蒸箱包括所述的水质检测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时,通过采样不同水质硬度的采样水与其电极的电容差值,并通过标定,拟合出水质硬度与电容差值之间的线性映射关系,然后通过电极获取待测水的待测电容差值,通过所述线性映射关系以及待测电容差值对待测水的水质硬度进行评价,实现水质硬度检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水质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水质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3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燃气灶的控制阀及其燃气灶
- 下一篇:通用型CAR-T细胞、其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