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构件腐蚀情况的红外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6762.5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7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彬;张天寅;贾若愚;王凯;刘勇;张宜生;王梁;唐铭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构件 腐蚀 情况 红外 检测 方法 | ||
1.一种金属构件腐蚀情况的红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得金属构件的红外图像并进行滤波去噪处理,然后设定阈值获得所述红外图像的二值化图像;
S2根据所述二值化图像中各像素与其相邻像素的连通性,标记腐蚀区域和未腐蚀区域,并绘制所述腐蚀区域的轮廓;
S3根据所述腐蚀区域的轮廓提取所述二值化图像中腐蚀区域的掩模,使用该掩模在所述红外图像中计算所述腐蚀区域的温度;
S4将所述腐蚀区域的温度输入温度腐蚀深度转化模型,获得所述金属构件的腐蚀深度,构建所述温度腐蚀深度转化模型的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
S41构建未腐蚀区域的模型:
导热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t(x,0)=t0 (4)
边界条件:
式中,x为金属构件的在厚度方向的取值,τ为加热时间,t(x,τ)为x处τ时刻的温度,a2为未腐蚀层的热扩散率,t0为环境温度也即金属构件的初始温度,h为金属构件的表面传热系数,tf为加热温度,λ2为未腐蚀层的金属热导率,δ为金属构件的厚度,t(0,τ)为金属构件表面τ时刻的温度,t(δ,τ)为金属构件δ厚度处τ时刻的温度;
通过分离变量法或格林函数法可解出此偏微分方程为:
式中,Ak为傅里叶展开的第k个系数,βk为第k个特征值;
由特征方程可解出特征值βk,并且0β1β2β3…βk;根据初始条件,利用傅里叶展开求得系数Ak;
t(0,τ)为未腐蚀区域表面温度,记为Tb,可将未腐蚀区域的温度Tb表示为:
S42构建腐蚀深度为Dep的腐蚀区域的模型:
导热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ti(x,0)=t0(i=1,2) (10)
边界条件:
(t1-t2)|x=Dep=0 (13)
式中,x为金属构件的在厚度方向的取值,τ为加热时间,i=1时表示腐蚀层,i=2时表示未腐蚀层,ai表示第i层的热扩散率,λi表示第i层的金属热导率,ti(x,τ)为第i层x处τ时刻的温度,ti(x,0)为第i层x处的初始温度,tf为加热温度,t1(0,τ)为腐蚀层表面τ时刻的温度,t2(δ,τ)为未腐蚀层金属构件δ厚度τ时刻的温度,t0为环境温度也即金属构件的初始温度,h为金属构件的表面传热系数,t1为腐蚀层的温度,t2为未腐蚀层的温度,Dep为金属腐蚀层深度;
通过扩展的分离变量法可解出此微分方程为:
式中,t1(x,τ)为腐蚀层x处τ时刻的温度,t2(x,τ)为未腐蚀层x处τ时刻的温度,Bk为傅里叶展开的第k个系数,Ck为傅里叶展开的第k个系数,γk为第k个特征值,μk为第k个特征值;
由特征方程组(16),可解出特征值γk和μk,并且0γ1γ2γ3…γk、0μ1μ2μ3…μk,其中γk和μk均为关于腐蚀深度Dep的函数:
根据初始条件,利用傅里叶展开(Fourier级数)求得各项系数Bk和Ck;
t1(0,τ)腐蚀区域表面温度,记为T1,可将腐蚀区域的温度T1表示为:
S43根据公式(8)和公式(17)获得关于腐蚀深度Dep的隐式函数为:
可将腐蚀深度Dep简记为Dep=f3(ai,t0,tf,λi,τ,Tb,T1),根据红外检测的条件,输入腐蚀区域的温度T1和未腐蚀区域的温度Tb,即可计算出腐蚀深度De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67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