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流稳焰径向喷射低氮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5588.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5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王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峰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26;F23D14/46;F23D1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烧器 稳焰盘 旋涡 稳焰 主路 炉膛 偏转 低氮燃烧器 径向喷射 直喷装置 燃料 气路 旋流 上游 氮氧化物排放 扩散燃烧方式 混合气气流 径向缝槽 径向开口 燃料喷射 旋流叶片 预混燃烧 中心回流 中心火焰 中心燃料 综合特性 当量比 供给管 内循环 缝槽 烟气 直喷 主管 点火 震荡 流出 燃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流稳焰径向喷射低氮燃烧器,由燃烧器气路主管、燃烧器稳焰盘、中心燃料供给管、主路离散燃料直喷装置、稳焰燃料喷射头、点火路系统构成;燃烧器气路主管末端与燃烧器稳焰盘之间形成径向开口的缝槽,空气经主路离散燃料直喷装置顺径向缝槽加速流出,混合气气流与炉膛碰撞后,一股向下游偏转,形成下游旋涡,另一股向上游偏转,形成上游旋涡;稳焰盘中心为旋流叶片结构,下游形成中心回流结构,扩散燃烧方式使得中心火焰更加稳定可靠,降低了炉膛的震荡风险;主路燃烧属于半预混燃烧,离散燃料直喷使得当量比分布均匀,上游旋涡的存在,形成了烟气内循环,以上综合特性起到了降低燃烧器氮氧化物排放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流稳焰径向喷射低氮燃烧器,其为使用气态燃料的燃烧器,适用于使用气态燃料的工业炉或者燃气锅炉,其能够使燃烧当量比分布更均匀,烟气内循环,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范围内受雾霾的影响一年比一年严重,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降低锅炉的燃气排放污染。目前北京市燃气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平均值约为146毫克/立方米。2015年6月10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其中《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实施的主要目的即为严控氮氧化物排放。2016年7月1日起,标准中第一阶段的排放限值将开始施行,即新建锅炉排放限值由现行的150毫克/立方米收严到80毫克/立方米。2017年4月1日起,新建锅炉将实施第二阶段排放限值,即氮氧化物进一步收严到30毫克/立方米。
针对低氮的要求,各单位提出了不同燃气锅炉定制专门的改造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更换新型低氮燃烧器,采用空气分级、燃料分级等多种先进技术,控制燃烧速率、扩大还原区域;优化燃烧控制系统,精确调节助燃风与燃料量配比;增加烟气再循环系统,控制燃烧区的含氧量;采用燃料与空气预混方式,控制燃烧区当量比分布。通过以上措施,抑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从而降低排放。
烟气再循环又分为烟气外循环和烟气内循环。烟气外循环需要再搭建一套烟气外循环系统,目前应用较广泛,但是其增加了电量的消耗以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烟气内循环在实现烟气循环的同时而不增加新的系统,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方案。目前烟气内循环也有很多方案,多是在燃烧器头部做一些设计,使进入工业炉或者燃气锅炉内的气流能够回流,产生内循环,或者是从炉膛的角落通过角涡回流实现,内循环的循环量有限,如果要进一步提升内循环的烟气量就需要与炉膛耦合来产生回流。
贫燃预混燃烧又分为表面燃烧(即金属网全表面预混燃烧)和预混稳焰燃烧两种方式。目前表面预混燃烧方案较为成熟,但是存在金属网堵塞造成锅炉爆炸的风险;预混稳焰燃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点火过程的爆轰和燃烧过程的震荡,这都是预混燃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对于降低工业炉或者燃气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很多改造技术都会增加很大的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而预混燃烧又会带来无法预测的潜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流稳焰径向喷射低氮燃烧器,通过离散错排孔管直喷的方案设计,发挥类比于预混燃烧当量比分布均匀的优势,但是避免了回火的风险,而且采用旋流稳焰盘的中心扩散燃烧方式,有效避免燃烧震荡等问题,并采用径向喷射方式,通过与炉膛耦合,来产生两类型旋涡,使烟气能够内循环,控制燃烧温度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峰,未经王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