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2331.1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10 | 分类号: | G02B2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包括反射单元、目镜单元以及光源。该反射单元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为第一弯月形透镜的一部份,该第二透镜为第二弯月形透镜的一部份,该第一弯月形透镜与该第二弯月形透镜相互结合,以形成第三弯月形透镜,而该第三弯月形透镜具有第一光轴以及一焦点。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光轴与该焦点上,并位于该反射单元与该目镜单元之间。该光学装置满足,2.5≤D1/D2≤4.5,其中D1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反射单元间的第一距离,D2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二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点光源瞄准系统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瞄准器通常包括物镜、反射镜片,目镜以及光源,该物镜与该目镜的主要功能为防水与防尘,而该反射镜片除了可将该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反射至使用者的眼睛以外,还可让用户所观察的物体所发出的光束通过。如此设置的话,使用者可透过该瞄准器同时观察到该物体的影像以及该光源产生的一光点,以藉由该光点瞄准该物体。
然而,若使用者所接收到的光束(例如该光源发出的该光束或该物体所发出的该光束)并非为平行光束,则当使用者的眼睛沿着垂直于该瞄准器的光轴的一方向移动离开该瞄准器的光轴时,该物体的影像或该光点便容易产生失真现象,进而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其光学设计有助于让到达使用者的光束保持平行,以避免让物体的影像或光源产生的光点变形失真,同时又有助于减少机构组件,以减少光学装置的体积与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的其中一实施例包括反射单元、目镜单元以及光源。该反射单元包括第一透镜以及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为第一弯月形透镜的一部份,该第二透镜为第二弯月形透镜的一部份,该第一弯月形透镜与该第二弯月形透镜相互结合,以形成第三弯月形透镜,而该第三弯月形透镜具有第一光轴以及焦点。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光轴与该焦点上,并位于该反射单元与该目镜单元之间。该光学装置满足,2.5≤D1/D2≤4.5,其中D1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反射单元间的第一距离,D2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二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设置有反射面,而该反射面用于选择性地反射光束。该光学装置更满足3.5≤D3/D2≤5.5,其中D3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反射单元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三距离,D2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二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光轴位于该反射单元的上缘的上方或下方,且与该反射单元的上缘相隔一距离,而该距离大致上为5公厘(mm)。该光学装置更满足1.20≤D3/D1≤1.5,其中D3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反射单元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三距离,D1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光源距该反射单元间的第一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目镜单元与该反射单元构成第二光轴,该反射单元具有一中心轴,而该中心轴通过该光源,并相对于该第二光轴倾斜一角度,该角度的范围介于10~16度,该光学装置更满足一条件式:0.15≤θ/D3≤0.30,其中,θ指该角度,D3指在该第一光轴上该反射单元距该目镜单元间的第三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反射单元朝向物端的一面具有正屈光率,而该反射单元朝向像端的另一面具有负屈光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反射单元的上缘设置有一记号,并藉由该记号来定位于一默认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目镜单元与该反射单元构成第二光轴,该光源用以发出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入射该反射单元,被该反射单元反射,并沿着该第二光轴通过该目镜单元;一物体所发出的第二光束进入该光学装置后,沿着该第二光轴依序通过该反射单元与该目镜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2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