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678.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胜;刘达;谭超;邱静;郭磊;吉红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筑物 隔水 过流通道 格栅 交错布置 泡沫装置 气泡产生 交错式 消能 圆头 连通 减速 穿过 倾斜布置 水工建筑 水流通过 出水口 进水口 内凸起 球面状 上端 渐扩 渐缩 内壁 绕过 下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过流通道倾斜布置,过流通道的上端与进水口连通,过流通道的下端与出水口连通;隔水构筑物向过流通道内凸起,各个隔水构筑物的端部交错布置;各个格栅布置在隔水构筑物与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隔水构筑物的端部为球面状,在水流通过过流通道的过程中,水流依次穿过各个格栅并绕过交错布置的各个隔水构筑物。有益效果:各个隔水构筑物在过流通道内形成渐缩再渐扩的过流端面,对水流具有减速和消能效果,有利于抑制气泡产生。水流依次穿过各个格栅,格栅对水流具有分散、减速和消能效果,能再进一步抑制气泡产生。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特别涉及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直流冷却供水方式的滨海火力电厂和核电厂,一般都设有排水虹吸井。排水虹吸井利用虹吸作用以降低循环水泵扬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排水虹吸井多采用薄壁堰、工程实用堰或宽顶堰实现溢流排水。这些普通的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在运行中容易使电厂循环水排水系统产生不易溃灭的泡沫。泡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排水虹吸井的泡沫已成为滨海电厂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电厂海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为维持循环水系统的虹吸作用,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顶的水位需保持在一定高度,这是造成排水虹吸井泡沫的原因。由于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的这种壅水效应,导致循环冷却水在排出时与下游水体存在一定落差,循环冷却水经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和排水口跌落后,与下游水体发生猛烈碰撞产生水跃。当厂址的标高较高时,此现象更为明显。由于水流的紊动作用,跌落的水流在水跃表层产生无数的大小漩涡,使水面剧烈波动,继而破碎形成大量水滴。水滴在重返水体过程中,带入大量空气,发生掺气现象。水跃消能的剧烈卷吸掺气是产生小水滴、盐雾和泡沫的基本因素。
为防止海生物附着在冷却水系统管路,一般滨海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都会投加药品进行处理,其中以加氯最为普遍,常见的措施是加入次氯酸钠。海生物残体和次氯酸钠等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黏性、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致使水体中产生的气泡上升至水面后不易溃灭而聚集成泡沫。
因此,水流掺气是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海水水质则是泡沫长时间不易溃灭消散的充分条件。
为消除循环水排水泡沫的感官影响,一些电厂在循环水排水系统中投加消泡剂。投放消泡剂不但会增加电厂的运行费用,又会对海域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不利于海域环境的保护。因此,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物理消泡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照图2,现有技术中,物理消泡的减泡装置一般通过设置工程实用堰来减小水流掺气。工程实用堰从水流通道的底部凸起,工程实用堰的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二迎水面且另一侧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流面。水流沿第二导流面流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流掺气。现有技术的减泡装置的技术缺陷在于:水流沿第二导流面流下以后,存在水流方向的突变,会在水流通道内形成紊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掺气和泡沫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可进一步克服水流因发生掺气而产生泡沫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过流通道、若干隔水构筑物和若干格栅;过流通道倾斜布置,过流通道的上端与进水口连通,过流通道的下端与出水口连通;隔水构筑物设在过流通道的内侧,隔水构筑物向过流通道内凸起,各个隔水构筑物的端部交错布置;各个格栅布置在隔水构筑物与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隔水构筑物的端部为球面状,在水流通过过流通道的过程中,水流依次穿过各个格栅并绕过交错布置的各个隔水构筑物。
作为改进,格栅的一侧与隔水构筑物的端部相交,且格栅的另一侧与过流通道的内壁相交。
作为改进,每个隔水构筑物与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各设有两个格栅,两个格栅与过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围成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段补水式集鱼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