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驱动方法、电路、LED装置及驱动电源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219.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6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防;陈晓伟;黄温昌;林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10 | 分类号: | H05B45/10;H05B45/20;G09G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方法 电路 装置 电源模块 | ||
本发明适用于LED技术领域,提供一种LED驱动方法、电路、LED装置及驱动电源模块,通过驱动电源模块在第3N+1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一电流驱动第一LED模组,控制第一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一亮度和第一色温;在第3N+2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二电流,通过第二电流中的第一路电流驱动第一LED模组,控制第一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二亮度和第一色温,通过第二电流中的第二路电流驱动第二LED模组,控制第二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三亮度和第二色温;在第3N+3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三电流驱动第二LED模组,控制第二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四亮度和第二色温,可以实现对包括第一LED模组和第二LED模组的LED产品的亮度和色温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驱动方法、电路、LED装置及驱动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LED具有节能、环保、价格低廉、色彩丰富、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LED照明灯、LED交通信号灯、LED显示屏、LED背光源等LED产品。
然而,目前LED驱动电源只能实现在LED的色温不变的情况下,调节LED的亮度,或者,只能单独改变LED的色温,不能同时实现改变LED的色温和亮度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驱动方法、电路、LED装置及驱动电源模块,以解决目前LED驱动电源只能实现在LED的色温不变的情况下,调节LED的亮度,或者,只能单独改变LED的色温,不能同时实现改变LED的色温和亮度的功能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LED驱动方法,应用于驱动电源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3N+1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一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流驱动第一LED模组,以控制所述第一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一亮度和第一色温;
在第3N+2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二电流,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中的第一路电流驱动第一LED模组,以控制所述第一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二亮度和第一色温,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中的第二路电流驱动第二LED模组,以控制所述第二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三亮度和第二色温;
在第3N+3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三电流,通过所述第三电流驱动第二LED模组,以控制所述第二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四亮度和第二色温;
其中,N≥0且N为整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第三电流,第二电流=第一路电流+第二路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电源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
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的电源接入端接入开启控制信号,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LED模组的电流输入端和第二LED模组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LED模组的电流输出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的电流输入端和电压比较模块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LED模组的电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内置电压比较器和电子开关管;
所述驱动电源模块,用于:
在第3N+1次接入开启控制信号并接通电源时,输出第一电流,通过所述第一电流驱动第一LED模组,使I1*R1>Uin,所述电子开关管关断,以控制所述第一LED模组点亮并显示第一亮度和第一色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箱以及色选机
- 下一篇:人葡萄球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