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8086.7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申景金;鲍书行;郭家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2 | 分类号: | G01N3/42;G01N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形 凸起 测力传感器 传力组件 测量 开槽 探伤装置 顶盖 负载力 压痕 第一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固定设置 力传感器 弯曲变形 位移测量 最大负载 上端 量程 下端 压头 叠加 体内 | ||
1.一种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包括力传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机构包括压头、传力组件、开槽圆柱、可变形凸起、推动顶盖、第一测力传感器和第二测力传感器,所述压头与所述传力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可变形凸起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力组件上,所述开槽圆柱的一端与所述可变形凸起接触,所述开槽圆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顶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可变形凸起的对应位置从而可以测量所述可变形凸起与所述开槽圆柱之间的压力,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的上端与所述推动顶盖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的下端与所述传力组件之间设置有间隙;当所述第一传感器达到最大负载时,所述可变形凸起弯曲变形、所述间隙消失,且所述第二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组件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底盖,所述力传感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底盖上开设有圆形开孔,所述圆形开孔周侧设置有材料支撑部分,所述压头设置于所述圆形开孔内,所述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特殊固定支架,所述特殊固定支架的下表面与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传力组件固定连接从而保持所述测力机构处于悬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压力板上开设有中央凹槽,所述中央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测力传感器支架,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支架下方,所述可变形凸起设置于所述中央压力板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测量机构,所述位移测量机构包括驱动杆和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特殊固定支架上,所述驱动杆的上端设置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内,所述驱动杆的下端沿所述开槽圆柱的轴线方向穿过所述传力组件并与所述压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固定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特殊固定支架中间设置有中心孔洞,所述中心孔洞上方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与所述特殊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设置于所述中心孔洞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圆柱上开设有轴向孔洞和径向孔洞,所述位移传感器沿径向穿过所述径向孔洞,所述径向孔洞的轴向高度大于所述位移传感器的高度从而所述位移传感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开槽圆柱上下活动,所述驱动杆沿轴向穿过所述轴向孔洞且上端插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组件包括压头支架、下压力板和中央压力板,所述压头支架与所述压头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力板与所述压头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力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中央压力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力板与所述底盖之间留有活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力传感器通过支撑部分与所述推动顶盖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所述底盖周侧设置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底端外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压痕测量的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测力传感器和第二测力传感器均与数据采集设备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0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