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5945.7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8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广平;骆宏;付涌水;姬艳丽;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血液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80 | 分类号: | G01N33/80 |
代理公司: | 广州立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3 | 代理人: | 傅俊朝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血小板 交叉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U型反应微板、低离子介质、指示系统、阴性对照血清、阳性对照血清。其中,U型反应微板内表面已包被聚乙烯亚胺,利用其高度吸附性和高阳离子絮凝性将血小板吸附至微板孔底;指示系统包含IgG抗‑D致敏的O型红细胞和兔或羊抗人球蛋白试剂。在已吸附血小板单层的微板孔中加入待配型血浆进行免疫反应,最后通过二步法指示系统的显示,就可以快速实现固相法血小板交叉配型。本发明通过创新性的利用聚乙烯亚胺的高絮凝吸附作用、利用高灵敏度的二步法指示系统,切实解决目前临床血小板交叉配型方法中灵敏度低、试剂盒价格偏高等难题,为临床血小板交叉配型提供一种高性价比的新型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剂盒,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
背景技术
血小板输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长期输血、药物治疗和疾病本身的影响,导致患者体内容易产生针对血小板抗原的同种抗体,这些抗体作用于人体血小板后,常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症、输血后紫癜等,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此,国家卫计委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血小板输注前,必须进行交义配型实验,以提升患者的输血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小板交叉配型的方法先后经历了血小板免疫荧光实验(PIFT)、流式细胞仪交叉配型(FCM)、微柱凝胶配型、固相凝集法(SPRCA)配型等阶段。PIFT法主要是将献血者的血小板和患者血清孵育后,再与标记了异硫氰酸荧光素的抗人球蛋白孵育,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法可以避免一些细胞碎片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缺点在于反应不灵敏。FCM技术是将献血者的血小板与患者的血清孵育后,再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避光反应后加入PBS悬浮,上机检测分析。该方法比较灵敏,缺点是实验时间较长、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荧光标记抗体,难以在医疗机构进行推广应用。微柱凝胶卡法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是建立在传统血小板检测和免疫微柱凝胶基础上的一项新技术。将血小板、血清和指示红细胞加到微柱反应腔中,经孵育和离心后,观察结果。该法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特别昂贵的设备,缺点是假阳性率较高,结果的判别有一定难度。SPRCA法是利用已做包被处理的板条,将血小板加入板条中离心形成血小板分子单层,然后加入患者血清,经过孵育和洗涤后,加入指示红细胞,并判读结果。该法灵敏度好、特异性强,且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完成,是目前血小板配型领域的主流技术。由于目前使用该方法的产品,多数采用抗血小板抗体进行包被,一方面,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传统固相凝集法的包被基质对抗原物质的固定作用较差,且需要一些特殊的步骤,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固相凝集法进行改进。
血小板作为一种特殊的血液成分,其表面含有多种糖蛋白,因此,血小板表面荷载了大量的负电荷。在聚合阳离子的作用下,血小板表面所荷载的负电荷可以被中和而引起血小板的吸附性聚集。
聚乙烯亚胺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1.高附着性和吸附性:聚乙烯亚胺由于具有极性基团(氨基)和疏水基(乙烯基)结构,能够与不同的物质相结合。利用这些综合结合力,可广泛应用于接着,油墨,涂料,粘结剂等领域。2.高阳离子絮凝性:聚乙烯亚胺在水中以聚合阳离子存在,可以中和吸附所有阴离子物质,还能螯化重金属离子。利用其高度的阳离子性,可以应用于造纸水处理,电镀液,分散剂领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敏度好、价格适中、不易造成假阳性或者假阴性,能为临床一线检测工作的血小板配型试剂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血液中心,未经广州血液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