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4493.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丁爱民;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02 | 分类号: | D04B1/02;D04B2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15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垫 组织 编织 工艺 | ||
1.一种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所述添纱衬垫组织由若干横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列的编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织针的垫纱需求,将所有织针分为第一织针、第二织针,所述第一织针为需要垫入衬垫纱的织针,所述第二织针为不需要垫入衬垫纱的织针;
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推进,所述沉降片的下片喉握持旧线圈的沉降弧;
所述第一织针上升到集圈高度,将所述衬垫纱垫入所述第一织针的针前,所述衬垫纱处于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颚之上;
所述第一织针继续上升至退圈高度的过程中,用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握持所述衬垫纱,所述沉降片向所述针筒中心推进,使所述衬垫纱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背后并形成圈弧;
在所述第一织针上升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织针不上升;
所有织针上升,将面纱垫入所述织针的针前;
所有织针下降,所述沉降片向针筒外退出,所述面纱垫入所述织针的针钩中;
所有织针继续下降,所述织针的针舌关闭,所述衬垫纱从所述织针的针头上脱落并被所述面纱束缚,所述旧线圈被保留在所述针头上;
所述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推进,使所述面纱搁在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颚并形成预弯纱;
所述织针上升,使面纱将所述织针的针舌打开并保留在针舌上,将地纱垫入所述织针的针前;
所述沉降片向针筒中心继续推进,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将衬垫纱和面纱推向针后;
所述织针下降,地纱搁在所述沉降片的片尖上形成预弯纱;
所述沉降片向针筒外退出,所述面纱、地纱脱离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颚,所述织针下降,所述面纱、地纱从搁在所述沉降片的下片颚线上的旧线圈中穿过,形成封闭的新线圈;
所述第一织针继续上升至退圈高度的上升角度为50°~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纱由衬垫导纱器导入;将所述衬垫纱垫入所述第一织针的针前时,所述衬垫导纱器与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颚线之间的间隙为0.2~0.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针上升到集圈高度时,所述沉降片的上表面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头的沿所述第一织针的升降方向的距离为4~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针上升到集圈高度时,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的底部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背的沿所述沉降片的进退方向的距离为3~3.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针继续上升至退圈高度时,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颚线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头的沿所述第一织针的升降方向的距离为10~1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片将所述衬垫纱推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背后所形成的圈弧,离所述第一织针的针背的最大距离为0~0.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织针继续上升至退圈高度,用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握持衬垫纱,所述沉降片向所述针筒中心推进,使所述衬垫纱至所述第一织针的针背后并形成圈弧;之后
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保持握持所述衬垫纱的状态,所述第一织针保持退圈高度前进至上升位置;之后
所有织针上升,将面纱垫入所述织针的针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针保持退圈高度前进的距离为15~1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添纱衬垫组织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针继续上升至退圈高度的上升角度为5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未经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44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