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器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3960.8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0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桂;杨华生;邹宏亮;左攀;吴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58;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温度 补偿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器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控制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控制器检测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控制器内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确定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补偿值确定实际环境温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内部无线通讯模块发热导致环境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提高控制器检测和控制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器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搭配wifi模块成为越来越多家电的选择,空调控制器作为一个控制终端,也成为搭配wifi的家电零部件之一,空调控制器通常带有感温包,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值作为空调启停的控制重要条件,而通常wifi模块发热严重,如果wifi模块PCB布板散热不好,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控制器感温包检测到的温度和实际环境温度相差3~5℃。这将导致空调制冷延迟停止,制热提前停机,导致空调制冷制热效果极差,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将感温包拉线到控制器外部,但是既不美观,拉线又麻烦。或者采用空调内机回风口的感温包检测温度,但是因为回风口和出风口近,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针对相关技术中控制器内部无线通讯模块发热导致环境温度检测不准确,从而影响空调使用效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温度补偿方法、装置及控制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内部通讯模块发热导致环境温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补偿方法,包括:获取控制器检测的当前环境温度;根据控制器内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确定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和温度补偿值确定实际环境温度。
进一步地,根据控制器内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确定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包括:检测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作为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
进一步地,检测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包括:检测通信模块是否已连接路由器;如果是,则确定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为已连接路由模式,否则,进一步检测通信模块是否在搜索路由器信号;如果通信模块在搜索路由器信号,则确定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为搜索路由模式,否则,确定通信模块的运行模式为热点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运行模式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包括:确定运行模式对应的能耗等级;根据能耗等级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进一步地,根据能耗等级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包括:功率等级或发热等级越高,对应的温度补偿值越高;其中,在功率等级或发热等级为中等时,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第一温度值;在功率等级或发热等级为高等时,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第二温度值;在功率等级或发热等级为低等时,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为第三温度值;第二温度值大于等于第一温度值,第一温度值大于等于第三温度值。
进一步地,确定运行模式对应的能耗等级,包括:在运行模式为已连接路由模式时,确定已连接路由模式对应的能耗等级为中等:在运行模式为搜索路由模式时,确定搜索路由模式对应的能耗等级为高等:在运行模式为热点模式时,确定热点模式对应的能耗等级为低等。
进一步地,根据运行模式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包括:确定运行模式下的环境温度与温度补偿值的对应关系;其中,预设有每种运行模式下环境温度与温度补偿值的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环境温度对应的温度补偿值。
进一步地,根据运行模式确定对应的温度补偿值,作为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包括:根据运行模式确定运行模式对应的温度补偿值;结合通信模块的运行时间对运行模式对应的温度补偿值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温度补偿值作为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补偿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39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