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8464.8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孔婷婷;闫艳;赵树男;李想;肖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3/12;F24F11/89;F24F11/79;F24F120/1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室内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设置有壳体,壳体的出风口处设置的活动式出风口组件包括扫风板和驱动机构,扫风板和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壳体的内部;扫风板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通风孔组件,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扫风板的第一端部,第一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从第一内壁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第一导向件与第一导向机构限位配合,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向件沿第一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运动,通风孔组件与出风口相对设置,扫风板的第一端部在第一内壁上相对移动,扫风板的第二端部在第二内壁上相对移动。该空调器应用该空调室内机。应用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可可实现上下扫风,且能够减少出风压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中,空调器室内机一般采用固定的出风口和可以调节角度的导风板来控制出风,经蒸发器换热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通过导风板的角度调节实现出风方向的改变,以满足制冷制热出风方向的不同要求以及用户实际需求。然而,通过导风板来控制风向时,由于导风板不存在通风孔,在调节角度时,会使出风口的大小出现变化,因而出风的风压会随着导风板的角度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压损,客户体验度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上下扫风,且能够减少出风压损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上下扫风,且能够减少出风压损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设置有壳体,壳体具有相邻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活动式出风口组件,活动式出风口组件包括扫风板和驱动机构,扫风板和驱动机构均安装在壳体的内部;扫风板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和通风孔组件,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扫风板的第一端部,第一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从第一内壁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第一导向件与第一导向机构限位配合,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向件沿第一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运动,通风孔组件与出风口相对设置,扫风板的第一端部在第一内壁上相对移动,扫风板的第二端部在第二内壁上相对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扫风板和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驱动并通过设置导向件以及导向机构对扫风板进行导向,从而实现控制风向上下扫动。此外,扫风板设置有通风孔组件,使出风经过通风孔组件后吹出,减少扫风板对出风的阻挡,保障出风量,从而减少出风压损。
进一步的方案中,扫风板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内壁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方案中,扫风板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内壁间隙配合。
由此可见,扫风板的第一端部与第一内壁间隙配合,扫风板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内壁间隙配合,使得扫风板与壳体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大部分气流只能由通风孔组件排出,从而使得出风角度可随扫风板的角度而改变。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端部的两个端角处;第一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向机构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件限位配合。
由此可见,第一导向件设置两个,可保障对扫风板导向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中,扫风板还设置有第二导向件,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扫风板的第二端部;第二内壁上有第二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的延伸方向从第二内壁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向件与第二导向机构限位配合。
由此可见,设置第二导向件和第二导向机构,可进一步减少扫风板与壳体的摩擦,进一步提高对扫风板导向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二导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件分别设置在第二端部的两个端角处;第二导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向机构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件限位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