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96007.5 | 申请日: | 2019-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罗文;高明;黄剑文;陈作武;唐炳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18;E02D5/46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5 | 代理人: | 唐海斐 |
| 地址: | 525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斜撑 施工 基坑 坡度 地下连续墙 开挖 支护 冠梁 基墩 受限 钢管 混凝土 施工工艺要求 水平支撑钢筋 浇筑混凝土 安装模板 图纸要求 形式分层 搅拌桩 绑扎 场区 反压 放坡 坡面 腰梁 整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首先进行场地整平,然后按照地下连续墙施工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整个场区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步骤B,按图纸要求施工斜撑范围内的加固搅拌桩;步骤C,开挖首层土方,深度到冠梁底,然后进行冠梁、水平支撑钢筋绑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步骤D,对基坑的斜撑范围,采取放坡形式分层开挖,所挖的坡面与斜撑坡度一致,且坑边有土反压;步骤E,进行第一道斜撑施工及基墩施工;步骤F,在第一道斜撑施工完成后的28天,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斜撑底,坡度同第二道斜撑坡度一致;步骤G,安装第二道钢斜撑,将第二道钢斜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腰梁和基墩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的紧张,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现代高层建筑一般都设多层地下室作为停车场和人防工程,在繁华地段有的地下室还兼做为商场。由于地下室一般埋深较深,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基坑支护。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成熟,各种地下配套设施工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给排水系统,还增加煤气管道、埋地高压线,地下铁轨交通、隧道、河流等,拟建建筑所面临地下施工环境会更加复杂,常规的基坑支护方案可能满足不了施工要求,或者费用昂贵。
因此,还有待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旨在于解决现有施工环境受限的地下室施工的支护结构的造价高,且拆撑费用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首先进行场地整平,然后按照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整个场区的地下连续墙施工;
步骤B, 按图纸要求施工斜撑范围内的加固搅拌桩;
步骤C,开挖首层土方,深度到冠梁底,然后进行冠梁、水平支撑钢筋绑扎,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
步骤D,对基坑的斜撑范围,采取放坡形式分层开挖,所挖的坡面与斜撑坡度一致,且坑边有土反压;
步骤E, 进行第一道斜撑施工及基墩施工,形成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斜撑;
步骤F,在第一道斜撑施工完成后的28天,继续开挖至第二道斜撑底,坡度同第二道斜撑坡度一致;
步骤G,安装第二道钢斜撑,将第二道钢斜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腰梁和基墩上。
所述的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浇灌混凝土时,斜撑部位预留钢筋接口,用于第一道斜撑施工的钢筋连接。
所述的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斜撑范围挖掘斜坡按照斜撑道数挖掘,且开挖至第一道斜撑位置时,其它部分的土方已开挖至基底。
所述的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中第一道斜撑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斜坡上支设第一道斜撑的斜撑模板;
步骤二,在斜撑模板上进行钢筋绑扎;
步骤三,在斜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四,将斜坡上第一道斜撑的斜撑模板拆除。
所述的受限环境基坑采用混凝土加钢管混合斜撑支护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骤G中安装第二道钢斜撑的具体步骤为:采用 30t 履带吊和塔吊配合将钢斜撑吊到相应的位置,再将钢斜撑的一端与钢腰梁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电白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6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