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3266.2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利贺刚;中野哲;木原侑也;堀田裕;山下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F16K17/24 | 分类号: | F16K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阀 | ||
减压阀(10)包括:壳体(20),其具有输入口(21)、与上述输入口(21)连接的输入流路(24)、与上述输入流路(24)连接的减压室(51)、与上述减压室(51)连接的送出流路(25、125)、从上述送出流路(25、125)分支的输出流路(28、128)以及辅助流路、与上述输出流路(28、128)连接的输出口(22)、以及与上述辅助流路连接的辅助口;和阀机构(30),其设置于上述减压室(51),并通过变更打开量来调整与上述送出流路(25、125)连接的上述减压室(51)的压力。上述送出流路(25、125)、上述输出流路以及上述辅助流路的各中心线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压阀。
背景技术
作为燃料电池车用高压氢气等的压力调整所使用的减压阀(调节器),有在输入口(一次口)与输出口(二次口)之间具备阀机构的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17-204245)。在该减压阀中,减压室内的活塞基于从输入口经由阀机构流入了减压室(二次室)的气体的压力而滑动,活塞的滑动使阀机构的阀的打开量变更。
由此,输入口侧的高压气体减压,经由阀机构向二次室送出。而且,减压后的气体从二次室经由送出流路以及二次流路(输出流路)而向输出口送出,其后向燃料电池主体送出。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7-204245的减压阀中,辅助流路从送出流路与二次流路(输出流路)的连接部(分支部)朝向辅助口分支。在日本特开2017-204245中,辅助口是用于检查阀机构中有无氢气泄漏的泄漏检查用口,辅助流路是泄漏检查用流路。并且,安全阀用的辅助流路(安全阀用流路)从泄漏检查用流路(辅助流路)的中途分支。
然而,由连接部(分支)连接的送出流路、输出流路以及泄漏检查用流路分别沿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延伸,且分别彼此正交地配置。另外,安全阀用流路也配置为中心线与泄漏检查用流路的中心线正交。由此,形成有各流路的减压阀的壳体大型化,乃至于减压阀大型化。另外,在通过加工形成各流路时,各流路的配置复杂,因此加工工时增多,加工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作为使送出流路、输出流路以及辅助流路的配置变简单的结构,提供实现小型化、并且减少各流路的加工工时,实现低成本化的减压阀。
本发明的第1方式所涉及的减压阀将输入口中的流体的压力减压而向输出口送出,包括:壳体,其具有上述输入口、与上述输入口连接的输入流路、与上述输入流路连接的减压室、与上述减压室连接的送出流路、从上述送出流路分支的输出流路以及辅助流路、与上述输出流路连接的上述输出口、以及与上述辅助流路连接的辅助口;和阀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减压室,并通过变更打开量来调整与上述送出流路连接的上述减压室的压力。上述送出流路、上述输出流路以及上述辅助流路的各中心线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这样,送出流路、输出流路以及辅助流路的各中心线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需要以往技术那样在三个流路分别正交配置时所需要的壳体的厚壁。因此,本发明中减少壳体的厚壁,至少能够使壳体中各流路正交的三方向中的一方向的厚度变薄,因此能够使壳体的体形以及减压阀的体形变小。另外,送出流路、输出流路以及辅助流路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在加工各流路时,仅通过使工作台旋转,便能够进行这些流路的加工。由此,能够减少加工工时以及成本。
本发明的第2方式所涉及的减压阀将输入口中的流体的压力减压而向输出口送出,包括:壳体,其具有上述输入口、与上述输入口连接的输入流路、与上述输入流路连接的减压室、与上述减压室连接的送出流路、从上述送出流路分支的输出流路以及辅助流路、与上述输出流路连接的上述输出口、以及与上述辅助流路连接的辅助口;和阀机构,其设置于上述减压室,并通过变更打开量来调整与上述送出流路连接的上述减压室的压力。上述辅助流路是与上述阀机构的闭阀时的泄漏检查用的上述辅助口连接的泄漏检查用流路、以及与安全阀用的上述辅助口连接的安全阀用流路,上述送出流路、上述泄漏检查用流路以及上述安全阀用流路的各中心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在该方式中也得到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2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