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2003.X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7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樱红;陈碧莲;章虎;龚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25/28 | 分类号: | A01N25/28;A01N61/00;A01N43/16;A01N65/08;A01P7/04;A01P17/00;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仁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7 | 代理人: | 张俊 |
地址: | 310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植物病害 乙醇提取物 缓释凝胶 胶体层 缓释 塑型层 外支撑 病原性微生物 石油醚提取物 虫卵 明胶 楝树 目标植株 农业领域 抑菌功能 植物根部 胡椒木 壳聚糖 银杏果 重量份 紫苏醛 包覆 果胶 凝胶 乌头 乳汁 制备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具体涉及农业领域,包括具有抑菌功能的外支撑塑型层(1)、缓释胶体层(2)以及药用因子(4),所述外支撑塑型层(1)包覆于缓释胶体层(2)外侧;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的药用因子(4)包括如下组分:见血封喉乳汁20~30份、楝树乙醇提取物15~25份、乌头草乙醇提取物10~20份、胡椒木石油醚提取物15~25份以及银杏果乙醇提取物10~25份;所述的缓释胶体层(2)选自明胶、果胶及壳聚糖‑紫苏醛凝胶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本发明提供的缓释凝胶球施埋在目标植株根部的土壤中,可长期防止虫卵的滋生或病原性微生物对植物根部进行破坏,最终起到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其被广泛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环境和家庭卫生除害防疫、工业品防霉与防蛀等。显然,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传统农药容易见光分解及随雨水冲刷而流失。农药一经流失,不仅会影响植株的施药效果,也会对其他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如何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以及减少施用农药造成的污染,是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上述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包括具有抑菌功能的外支撑塑型层(1)、缓释胶体层(2)以及药用因子(4),所述外支撑塑型层(1)包覆于缓释胶体层(2)外侧;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的药用因子(4)包括如下组分:见血封喉乳汁20~30份、楝树乙醇提取物15~25份、乌头草乙醇提取物10~20份、胡椒木石油醚提取物15~25份以及银杏果乙醇提取物10~25份;所述的缓释胶体层(2)选自明胶、果胶及壳聚糖-紫苏醛凝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外支撑塑型层(1)呈球状,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活性炭15份以及胶粘剂3份,所述活性炭是椰树炭。
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用因子(4)还包括如下组分:沙棘精油、马齿苋乙醇提取物、茶多酚以及柿子单宁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紫苏醛凝胶的制备方法为:(1)量取无水乙醇,依次加入预设重量份数的壳聚糖、柠檬酸以及紫苏醛,在75~8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5~7小时,搅拌至溶解,得到壳聚糖希夫碱。(2)在壳聚糖希夫碱中加入醋酸,搅拌至形成均相溶液,随后加入丁二酸酐及乙醇,并于65~85℃的温度条件下反应5~6小时,得到壳聚糖-紫苏醛凝胶。
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小时。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5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用因子(4)包括如下组分:见血封喉乳汁20~30份、楝树乙醇提取物15~25份、乌头草乙醇提取物10~20份、胡椒木石油醚提取物15~25份、银杏果乙醇提取物10~25份、沙棘精油10~15份、马齿苋乙醇提取物5~10份、茶多酚5~10份以及柿子单宁3~8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药用因子(4)包括如下组分:见血封喉乳汁25份、楝树乙醇提取物20份、乌头草乙醇提取物15份、胡椒木石油醚提取物20份、银杏果乙醇提取物15份、沙棘精油13份、马齿苋乙醇提取物7份、茶多酚7份以及柿子单宁6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治植物病害功能的缓释凝胶球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取预设重量份数的壳聚糖-紫苏醛凝胶,加入药用因子(4),搅拌均匀后,得到缓释内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0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复配型抗菌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浓戊二醛溶液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