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计算与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381.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5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邢作霞;赵海川;赵庆杞;纪勇;王烈;赵小婷;刘春亮;李媛;陈雷;姜立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7/04 | 分类号: | F24H7/04;F24H9/18;F24H9/2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周智博;宋铁军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热系统 换热系统 加热系统 热力平衡 蓄热系统 系统整体设计 风循环系统 循环风系统 子系统参数 关联参数 设计计算 完成系统 系统构建 主体结构 混杂 | ||
1.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输入相应的参数完成加热系统参数、蓄热系统参数、换热系统参数以及风循环系统参数四个子系统构建,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整个固体储热系统设计,具体如下:
蓄热体参数:输入蓄热功率P1、蓄热时间t、蓄热裕度m及蓄热单元基本参数得出蓄热单元数量n1和蓄热体纵向排数e作为蓄热体参数;
加热系统参数:输入与“蓄热体参数”中的蓄热功率P1等值的加热功率P,三相加热电压U,并以加热元件基本参数为系统的输入值,对加热元件所用加热丝长度L以及表面负荷W进行计算,得出表面负荷合适的加热元件参数作为加热系统设计参数;
换热系统参数:输入与蓄热体参数中等同的蓄热功率P1、最快放热时间t1、换热器的进口空气温度T1、出口空气温度T2,换热器的供水口温度T3、回水口温度T4以及传热系数k,得出换热面积及换热管程数n2作为换热系统参数;
风循环系统参数:输入换热系统参数中的换热器进口空气温度T1、出口空气温度T2及换热系统得出变频风机的风量S3,并利用该变频风机的风量S3结合风压ΔP得出电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系统参数构建方法如下:
对加热系统的设计计算主要包括两步:
第一步:对加热元件所用加热丝长度进行计算,蓄热单元中加热元件加热功率为P,三相加热电压U,单相加热元件数量为n,所用加热元件的电阻率为ρ,温度系数为b,加热元件直径D,则加热元件所需加热丝长度L为:
第二步:依据第一步对加热元件所需加热丝长度L计算,对加热元件所用加热丝的表面负荷进行计算,表面负荷W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的表面负荷取3~8W/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蓄热体参数构建方法如下:
第一步、对蓄热系统的蓄热量进行计算,在已知蓄热系统的蓄热功率P1、蓄热时间t及蓄热裕度m的情况下,蓄热体的总蓄热量Q表示为:
Q=mP1t (3)
第二步、对蓄热单元数量计算,在蓄热体总蓄热量Q、蓄热体初始T0、加热结束温度T、单个蓄热单元的体积V、密度ρ1及比热c已知的情况下,则蓄热单元数量n1表示为:
第三步、对蓄热单元的排布数量进行计算,在已知蓄热单元数量n1,蓄热体横向排数a,蓄热体高度排数d的情况下,蓄热体纵向排数e表示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态储热系统的热力平衡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蓄热功率P1在数值上与加热功率P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3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