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7023.8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梅;史常青;吴林川;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4/46;A01G24/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徐金伟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件 孔道 立体绿化装置 开口向上 交错 种植槽 开口向下 净化水质 生态环境 水体生态 植被绿化 消落带 顶层 对消 水体 修复 观赏 绿化 污染 恢复 | ||
1.一种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装置包括设置在顶层的第三结构件(11)、设置在中间的第二结构件(8)和设置在底层的第一结构件(1),所述第三结构件(11)包括开口向上U型结构的第一种植槽(12),所述第二结构件(8)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二行洪孔道(9),所述第二行洪孔道(9)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种植槽(14),所述第一结构件(1)包括开口向下U型结构的第一行洪孔道(6),所述第一行洪孔道(6)的两侧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种植槽(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槽(12)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槽(12)的底部和第二行洪孔道(9)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10),所述第二安装孔(10)内通过第二螺钉螺母(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槽(14)的底部和第一行洪孔道(6)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一安装孔(15)内通过第一螺钉螺母(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1)将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固装在水陆交错带内,设置时第一行洪孔道(6)和第二行洪孔道(9)与水流方向一致;
步骤2)选择旱生植物,将所述旱生植物种植在第一种植槽(12)内,形成旱生植物层;
步骤3)选择湿生植物,将所述湿生植物种植在第二种植槽(14)内,形成湿生植物层;
步骤4)选择水生植物,将所述水生植物种植在第三种植槽(16)内,形成水生植物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层中的土壤包括按照下至上的顺序为第一土壤层(2)、保水层(3)、第二土壤层(4)和压石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壤层(2)的厚度为10cm,所述为保水层(3)的厚度范围为5cm-10cm,所述第二土壤层(4)的厚度为5-10cm,所述压石层(5)的厚度为3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3)包括保水剂,所述保水剂包括按照重量百分比18%-27%的淀粉、62%-71%的丙烯酸盐、10%的水和0.5%-1.5%的交联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植湿生植物时,所述湿生植物层的表面覆盖有卵石。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水陆交错带立体绿化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包括甜根子草、狗牙根、牛鞭草、苔草和青茅草;所述旱生植物为当地旱生植物包括沙拐枣、梭梭、木石竹、红沙、藁、滨藜;所述水生植物包括水蓼、苔草、沙滩草、芦苇、黄菖蒲和水杨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0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木废弃物栽培盆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收缩大型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