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及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2611.2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毕万利;胡智淇;关岩;常钧;赵九野;滕莹雪;孟宪章;孙美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大中驰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30 | 分类号: | C04B28/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 |
地址: | 114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尾矿 进行 硫氧镁 建材 废料 方法 产品 | ||
本发明属于建筑废料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得的产品。本发明基于菱镁尾矿对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通过将硫氧镁建材废料经烟道加热活化的方式,辅以菱镁尾矿凝胶材料的性能,制得建筑材料制品的抗压强度达到42.5MPa以上,软化系数高达0.9以上,具有强度高、耐水性良好的优势;且具有快硬,早强等特点,可用于修补材料;同时产品质量均一,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产品中主要材料由95%以上体废弃物组成,其废料回用率可达90%,经济环保,节能减排,同时解决了镁建材废料的回收利用,低品位菱镁尾矿的废弃堆积,废酸生产的硫酸镁使用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废料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并进一步公开其制得的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不断衍生出诸多新型建筑材料。但目前我国建筑材料工业仍属于“粗放”式的方式,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低效率、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更严峻的是,诸多建筑材料废料的不当处理,不仅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更是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随着当今“节能减排”大环境的要求,如何降低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逐渐迈向绿色建材,是建材行业必须取得的创新和突破。
目前,我国各种镁质胶凝材料产品销售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且随着产量的逐渐增大,伴随而来的是生成过程中的废料问题及之后面临的废料问题,若将这些废料循环利用可大大减少环保压力。
菱镁矿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镁(MgCO3),其主要用于烧制耐火材料、提炼金属镁、制备镁质胶凝材料等。但由于菱镁矿无法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导致我国大部分菱镁矿资源及其尾矿被大量闲置或废弃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菱镁矿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菱镁尾矿回收后制得的建筑制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硫氧镁建材废料破碎并粉磨,经烟道加热处理,制得活化粉末,备用;
(2)取上述活化粉末及菱镁尾矿胶凝材料混匀,加水制得浆料;
(3)将制得浆料浇模成型。
所述步骤(1)中,所述烟道加热步骤的加热温度为100℃-400℃。
所述步骤(1)中,所述烟道加热步骤电加热或油加热。
所述步骤(1)中,所述硫氧镁建材废料包括硫氧镁水泥基材料、菱镁保温板、菱镁隔墙板和/或镁水泥基防火涂料。
所述步骤(2)中,所述活化粉末、菱镁尾矿胶凝材料和水的质量比为60-85:10-15:5-15。
所述步骤(2)中,所述菱镁尾矿胶凝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低品位菱镁尾矿轻烧氧化镁40-80重量份、硫酸镁20-30重量份、活化剂5-10重量份、减水剂0.8-2重量份、早强剂0.5-1重量份。
所述低品位菱镁尾矿轻烧氧化镁粉为菱镁尾矿轻烧镁粉、外矿轻烧氧化镁粉和/或工业级轻烧氧化镁粉。
所述的硫酸镁为废酸转化生产的硫酸镁和/或工业级硫酸镁。
具体的,所述的基于菱镁尾矿进行硫氧镁建材废料回用的方法中:
所述减水剂包括萘系减水剂、MG减水剂和/或聚羧酸减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大中驰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大中驰镁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2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