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及其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8226.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屹博;赵广;马永明;吴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39/24 | 分类号: | F16B39/24;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宋春昕;刘国萃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松垫圈 卡合面 螺栓连接结构 长悬臂 短悬臂 建模 固定孔 螺栓孔 上垫圈 下垫圈 薄层 等效替代 连接牢固 连接螺栓 啮合连接 楔形自锁 单元法 打滑 通孔 近似 | ||
1.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包括长悬臂梁(1)、短悬臂梁(2)、连接螺栓(3)和防松垫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悬臂梁(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长悬臂梁(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2),所述短悬臂梁(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短悬臂梁(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螺栓孔(22),所述防松垫圈(4)包括上垫圈(41)和下垫圈(42),上垫圈(41)和下垫圈(42)的中心均开设有通孔(411),上垫圈(41)和下垫圈(42)相邻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卡合面(412)和第二卡合面(421),上垫圈(41)和下垫圈(42)相背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接触面(413)和第二接触面(422),第一接触面(413)与长悬臂梁(1)靠近第一螺栓孔(12)的一端相接,第二接触面(422)与短悬臂梁(2)靠近第二螺栓孔(22)的一端相接,所述连接螺栓(3)依次贯穿第二螺栓孔(22)、通孔(411)和第一固定孔(11),且连接螺栓(3)的上端通过螺母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413)和第二接触面(422)均为非平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孔(12)和第二螺栓孔(22)均与连接螺栓(3)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面(412)和第二卡合面(421)表面设有楔形自锁结构,第一卡合面(412)和第二卡合面(421)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为M8螺杆。
6.一种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松垫圈的螺栓连接结构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实体: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悬臂梁式螺栓结构三维模型;
S2:定义实体材料:分别为长悬臂梁(1)、短悬臂梁(2)、连接螺栓(3)和防松垫圈(4)进行实体定义,长悬臂梁(1)、短悬臂梁(2)和防松垫圈(4)的材料属性按照45号钢来处理,密度为7850kg/m3,弹性模量为210Gpa,泊松比为0.3,实体单元采用C3D8R单元;
S3:定义装配关系:将第一接触面(413)和第二接触面(422)用近似薄层(5)进行等效替代,将之前所述结构中的实际防松垫圈(4)结构用等效后的薄层(5)加防松垫圈(4)的结构进行等效替代;
S4:设置分析步与输出变量:改变连接螺栓(3)载荷大小,输出弯曲模态的固有频率;
S5:定义接触类型:设置各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摩擦系数取0.15;
S6:设置边界条件及载荷:将长悬臂梁(1)末端的所有自由度进行约束,在螺杆的某一截面上施加螺栓载荷,采用线性摄动,频率分析步求解;
S7:划分网格:建立坐标轴,Y轴为固有频率,单位Hz,X轴为预紧力,单位N;
S8:提交及监控模型:提取不同预紧力下结构的前六阶弯曲模态的固有频率;
S9:查看输出,分析结果:随薄层(5)弹性模量的增加,结构对应的固有频率呈递增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82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