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5187.0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0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孙明莉;辛翠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50/5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杨蕾 |
地址: | 130031***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重症 监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系统,包括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模块、ICU监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管路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患者运动状态数据采集模块、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采集模块、中央处理器、仿真分析模块和GSM通信模块。本发明可以实现患者、ICU设备以及ICU设备接入状态的全面监测,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了系统误报率,采用分级报警模式,很好的避免了报警疲劳情况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室 (ICU)是对由各种原因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对ICU患者而言,患者手术后监护是围术期护理的核心,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医学监护,可能会直接危及病人生命,为此医护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定期巡查确保病人安全及ICU设备正常运行。在医疗设备警报问题相关的事件中,警报问题几乎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中,且其中大部分远程监控、重症监护室都涉及到警报系统的问题,ICU急抢救设备都配备有警报系统,如监护仪、输液泵和呼吸机等,其警报种类繁多,如仪器故障、监护异常等,医护人员易产生“报警疲劳”,而忽视病人病情变化,若处理不及时,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受伤或者死亡。同时现有的监护系统普遍遗漏了患者运动状态数据、ICU设备接入端状态数据的采集,一定程度上容易提高系统的误报率;而静脉注射管、尿管、引流管内液体流速的采集,仍然依赖人为检查,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系统,可以实现患者、ICU设备以及ICU设备接入状态的全面监测,在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采用分级报警模式,很好的避免了报警疲劳情况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重症监护系统,包括:
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各ICU监护设备进行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
ICU监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各ICU监护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完成各ICU监护设备工作状态的监测;
管路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用于进行静脉注射管、尿管、引流管内液体流速的采集;
患者运动状态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黏贴设置在患者头部、手腕部、腰部、脚腕部的三维姿态传感器进行患者运动状态数据的采集;
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通过黏贴设置在ICU监护设备接入端上的三维姿态传感器进行该接入端姿态数据的采集;
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ICU监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显示,并将ICU监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识别ICU监护设备种类型号及工作状态,按照设定的报警等级对设备故障信息进行紧急性分级报警;用于接收病人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显示,并将接收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与设定的警报范围值进行实时分析对比,按照设定的报警等级对病人生命体征异常数据进行紧急性分级报警;用于接收管路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显示,并将接收到的管路运行状态数据与设定的警报范围值进行实时分析对比,按照设定的报警等级对管路运行异常数据进行紧急性分级报警;用于接收患者运动状态数据、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进行显示,并将接收到的患者运动状态数据、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与设定的警报范围值进行实时分析对比,按照设定的报警等级对患者运动状态数据、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的异常数据进行紧急性分级报警;还用于下发指令至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对ICU监护设备进行实时调控;
仿真分析模块,基于所述生命体征数据采集模块、ICU监护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管路运行状态数据接入模块、患者运动状态数据采集模块和
ICU监护设备接入端姿态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imulink搭建相关仿真分析模型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仿真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5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