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设备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3395.7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邢宇龙;贾雪琴;史可;程奥林;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8;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产品 工控设备 云平台 实时监测 设备及系统 检测 图像数据 筛检 网络技术领域 发送 分析处理 工作效率 接收中心 企业生产 通信连接 时延 反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设备及系统,涉及网络技术领域,能够降低检测时延,便于工控设备可以快速根据边缘云平台的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提高检测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中,该方法应用于边缘云平台,边缘云平台分别与工控设备和中心云平台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接收工控设备发送的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接收中心云平台发送的检测模型;利用检测模型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反馈给所述工控设备,以使工控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主要用于对工业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是企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当前产品质量缺陷的检测技术(例如汽车零部件齿轮轴等的检测)主要是由工控设备将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发送至中心云,由中心云将图像数据与预定义的缺陷类型库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工控设备,从而完成残次品的检测。
但是,随着万物互联在全球范围兴起,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单一中心云的处理模式无力全部承载,继续使用中心云来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的话,由于工业设备数量的爆发式增长,网络传输负载过大,网络拥塞等情况的发生会使得数据传输延时较大,中心云无法实时对工控设备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在线完成工业产品的实时检测,检测效率低下,且采用中心云的处理模式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检测弹性,检测精度无法满足产品质量的检测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产品质量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降低检测时延,便于工控设备可以快速根据边缘云平台的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提高检测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应用于边缘云平台,边缘云平台分别与工控设备和中心云平台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接收工控设备发送的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接收中心云平台发送的检测模型;利用检测模型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工控设备,以使工控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应用于中心云平台,中心云平台与边缘云平台通信连接,边缘云平台还与工控设备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向边缘云平台发送检测模型,以使边缘云平台利用检测模型对接收到的由工控设备发送的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工控设备,以使工控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云平台,其中,边缘云平台分别与工控设备和中心云平台通信连接,边缘云平台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工控设备发送的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中心云平台发送的检测模型;分析处理模块,用于利用接收模块接收的检测模型对接收模块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反馈模块,用于将分析处理模块得到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工控设备,以使工控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云平台,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指令、指令代码,使得边缘云平台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工业产品质量实时监测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心云平台,其中,中心云平台与边缘云平台通信连接,边缘云平台还与工控设备通信连接,中心云平台包括:模型发送模块,用于向边缘云平台发送检测模型,以使边缘云平台利用检测模型对接收到的由工控设备发送的工业产品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分析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工控设备,以使工控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工业产品进行筛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3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