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2399.3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汤小秒;孙焕军;赵小龙;陶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雷仕荣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水冷 回火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高温缓冷:将完全奥氏体化的钢管转移至托轮组上,托轮组带动钢管转动,空冷至保温温度以下50~100℃之间,空冷时间为10~50s;S2、中温水快冷:通过钢管外壁喷水装置以及钢管内壁喷水装置对钢管同时进行冷却,使钢管的温度5~20s之间冷却至550~650℃;S3、低温冷却:将钢管缓慢冷却至室温,进行自回火处理即可;还公开了用于该工艺的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钢管快速冷却到550~650℃之间,然后缓慢冷却时可以得到细小的珠光体,提高了钢管的强度,稳定了材料的冲击韧性,材料的抗拉可以达到700Mpa左右,屈服可达到500Mpa以上,冲击50J以上,其他性能均能满足用户高要求,而且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通低碳Mn钢以及壁厚在30mm以上的钢管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低碳钢管为Mn钢且钢管的壁厚在30mm以上,随着客户对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20MnV6壁厚≥30mm,抗拉要求≥630Mpa,屈服要求≥450Mpa,同时还有-20℃冲击≥27J,传统的正火工艺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现阶段大多数采用淬火+回火的方式以满足客户要求。
现阶段钢管通过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由于钢管内外表面与其芯部的冷却速度差别巨大等原因,导致钢管横截面组织和性能差别巨大,同时淬火后的组织稳定性差,高温持久性能没有通过传统的正火+回火热处理方式的钢管优越。
所以需要一种钢管冷却装置能够对钢管的内外表面同时进行冷却。
中国CN108315532A公开了一种钢管水雾冷却方法,钢管为高压锅炉管且钢管的壁厚在30mm以上包括以下步骤:1)高温缓冷区,将已经完全奥氏体化的钢管运出炉后,空冷至保温温度以下20~100℃之间,为后续快速冷却做组织准备;2)中温水雾快冷区,将钢管经过水雾快速冷却,通过水雾冷却装置使钢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同时冷却,使钢管的温度冷却到330~550℃,析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或者析出马氏体;3)低温冷却区,将钢管空冷到室温,再通过回火工序进行处理即可;
该专利公开的钢管水雾冷却方法适用于高压锅炉管冷却,高压锅炉管是指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T5310-2008的无缝钢管,根据该方法热处理得到的高压锅炉管屈服强度在330~350MPa,不符合非高压锅炉钢管客户对于低碳锰钢管抗拉强度700MPa,屈服强度500MPa,冲击50J以上的要求,其原因在于水雾冷却方法对钢管的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时间较长,析出的是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或者析出马氏体,其组织和力学性能无法满足非高压锅炉钢管客户的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及装置,使其能够快速将钢管冷却到550~650摄氏度之间,得到细小的珠光体,从而提高钢管的强度,稳定材料的冲击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管水冷自回火工艺,所述钢管为普通低碳Mn钢且钢管的壁厚在30mm以上,包括以下步骤:
S1、高温缓冷:将完全奥氏体化的钢管转移至托轮组上,托轮组带动钢管转动,空冷至保温温度以下50~100℃之间,空冷时间为10~50s;
S2、中温水快冷:托轮组继续带动钢管转动,通过钢管外壁喷水装置以及钢管内壁喷水装置对钢管同时进行冷却,使钢管的温度5~20s之间冷却至550~650℃;
S3、低温冷却:托轮组继续带动钢管转动,将钢管缓慢冷却至室温,进行自回火处理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钢管内壁喷水装置的喷水方向与钢管轴线有一定角度,使水喷进钢管时呈螺旋方式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贺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23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杆炉链带式棒料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类、盘类通用的感应淬火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