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轨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9890.0 | 申请日: | 201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刘光胜;罗炯;夏玉龙;郑洁;乐奉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轨槽 轨道板主体 承轨台 拼装 钢轨 预制 新型轨道 弹性锁 轨道板 轨系统 操作空间 可拆卸式 施工工效 移动闪光 拔出 锁固 支承 焊接 拆除 施工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轨道系统,包括拼装化轨道板和槽内弹性锁轨系统,所述拼装化轨道板包括轨道板主体1和预制承轨台2,所述预制承轨台2可拆卸式安装在轨道板主体1上并与轨道板主体1共同形成承轨槽;所述弹性锁轨系统设置在承轨槽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承轨槽采用拼装化方式实现,具备连续支承和连续锁固的结构特点;在施工时,可实现钢轨移动闪光焊接,提升施工工效;在更换钢轨时,可以拆除预制承轨台,增加操作空间,便于将承轨槽内钢轨拔出,提升维护工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轨道系统,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模块化安装的方式,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工厂化预制、现场拼装的模式在我国建筑行业日益推广,同时该模式贯穿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系统产品开发中,如城轨交通中预制式浮置板轨道、梯形轨枕轨道等。连续支承的轨道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具有减振降噪效果好、轮轨磨耗低、使用寿命长、绝缘性能好、乘车舒适性佳以及日常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逐步受到关注。目前已应用于国内多条有轨电车线路及地铁线路中,在建或者已规划线路中也都有着连续支承轨道的应用需求,预计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连续支承轨道作为一种性能更优异的轨道系统将在国内地铁、有轨电车甚至高铁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连续支承轨道结构在运营过程中维护可能涉及跨天窗,出现维修工效不高的情况。针对以上连续支承新型轨道结构形式,本申请人结合多年来对连续支承轨道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将轨道板与预制承轨台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仅保留了轨道结构的连续支承特性,还有效解决了快速施工和方便维修的短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轨道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实现施工快速、便于维护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新型轨道系统,包括拼装化轨道板和槽内弹性锁轨系统,所述拼装化轨道板包括轨道板主体和预制承轨台,所述预制承轨台可拆卸式安装在轨道板主体上并与轨道板主体共同形成承轨槽;所述弹性锁轨系统设置在承轨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承轨槽采用拼装化方式实现,具备连续支承和连续锁固的结构特点;
2、在施工时,可实现钢轨移动闪光焊接,提升施工工效;
3、在更换钢轨时,可以拆除预制承轨台,增加操作空间,便于将承轨槽内钢轨拔出,提升维护工效。
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制承轨台与轨道板主体间的连接层可设置减振隔离层,实现二级减振,提升轨道系统的减隔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承轨台底部设置预制承轨台限位凹槽,对应的,所述轨道板主体上设置轨道板上凸起;或者,所述预制承轨台底部设置预制承轨台槽内限位凸起,对应的,所述轨道板主体上设置轨道板上凹槽;或者,所述轨道板主体上设置轨道板上凹槽,宽度与所述预制承轨台底部宽度相当。本优选方案采用凹槽和凸起的结构实现对预制承轨台的定位,方便快捷,且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板主体上预埋钢板,预制承轨台为整体钢槽结构或对半分钢槽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板主体上开设预制承轨台安装孔,对应的,所述预制承轨台上开设预制承轨台螺栓孔,轨道板主体与预制承轨台之间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预制承轨台在其对应承轨槽的内侧壁上设置对钢轨进行限位的预制承轨台凸起。通过在承轨槽内的凸起结构实现钢轨限位,降低轨道结构对高分子材料粘接强度的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拼装化轨道板为部分拼装形式,与轨道板主体一体制造的部分承轨槽内侧壁上设置对钢轨进行限位的承轨槽内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9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