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934.6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定多;陈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道明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21 江苏省南通市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沉淀装置 一体化设备 沉淀废水 沉淀效率 沉淀 传统工艺 传统设备 高效分离 工作原理 加药絮凝 浅池理论 废水COD 有机物 沉淀池 面积比 絮凝物 排放 絮凝 投影 废水 | ||
1.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车间内伸长的废水首先排入调节池内;
步骤二: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加药进行絮凝沉淀以初步去除COD,沉淀出来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抽至上清液池内;
步骤三:将上清液池内的污泥注入压滤机,将污泥成饼后运至当地环保部门制定地点,压榨出来的液体重新送至调节池;
步骤四:将沉淀池内的废水抽至水解酸化池中进行水解;
步骤五:水解完成后废水进入到缺氧池中进行缺氧反应;
步骤六:缺氧反应完成后的废水进入缺氧沉淀池中,通过沉底的模式进行沉淀,将废水中的污泥进行沉淀,并通过污泥泵进行污泥回流,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内;
步骤七:通过带有鼓风机的接触氧化池进行氧化反应,随后废水进入到二沉池中;
步骤八:废水在二沉池中沉淀的污泥通过污泥泵抽至上清液池内,上清液池内的处理方式参考步骤三,二沉池中的废水排入到梯度絮凝沉淀装置内,加药进一步絮凝沉淀去除COD,保证出水达标排放;
步骤九:将达标的废水进行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梯度絮凝沉淀装置包括主体罐体(1)、机械搅拌装置(2)、斜板填料(3)、斜板填料支架(4)、排泥系统(5)、加药系统(6)及排泥泵(7),所述加药系统(6)设置于主体罐体(1)一侧,所述主体罐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有若干机械搅拌装置(2),所述主体罐体(1)远离加药系统(6)一端上方设置有出水腔,所述主体罐体(1)位于出水腔内通过斜板填料支架(4)设置有斜板填料(3),所述主体罐体(1)位于出水腔一端底端设置有排泥系统(5),所述述主体罐体(1)安装排泥系统(5)一端设置有排泥泵(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罐体(1)的规格为2.7×8×3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系统(6)的规格为直径1.5m×高1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填料(3)的填料倾角采用60°,所述斜板填料(3)内距为8~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淀废水排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缺氧沉淀池为钢混矩形池,所述缺氧沉淀池单池的尺寸为6.5×7×5.5m,所述缺氧沉淀池的平均流量Qave=1200 m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道明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道明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9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